前些日子重新开放版号,虽然首批过审的一堆不堪入目的玩意,可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似乎给处于寒冬中的游戏产业带去了一线希望。即便不太关注当今国产游戏的我,也因为这个消息松了一口气,就像《和平精英》上亚运一样,虽然被改得面目全非,但是总觉得这样会让游戏的形象在非玩家群体中能够好上那么一点点。
然而前两天的新闻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游戏从来不是玩家们用来体验别样人生的乐园,而是他们用来代罪的羔羊。
且看这个新闻,虽然表面上是在替这个没有人愿意看到的悲剧哀恸,实际上或直接下定义,或间接地用传闻来强行和游戏扯上联系。看看这字眼,“邻居说”;
“一位资深的玩家推测”;
“街坊猜测是”;
看完这些文章后,脑内仿佛被洪钟大吕敲醒,我第一次对游戏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感同身受,莫大的耻辱萦绕于身,眼角积蓄已久的泪水终于决堤而出,好多年没有这么失声痛哭了,上一次这么失态的时候还是上一次。
此刻,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沉迷游戏,给经济形势带来了如此严重的下行危机,这是过去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双手攥拳指甲都陷进肉里渗出丝丝血迹,内心回荡着忏悔的钟声,一阵又一阵,震荡敲打着我的灵魂。
我有罪,我坦白,我忏悔。
上一把Dota2天梯局玩的是谜团,团战的时候我去拉屎所以挂机了,跪求组织赦免。
从游戏机禁令到现在,已经多少年过去了,我从山寨FC(小霸王)玩到游戏机室的ps2(四块钱一个小时),再从pc盗版成长为steam新手,犹记得那会根本不懂得看史低,也不懂得看dlc,买了《巫师3》本体,打完后急吼吼地原价买了两个dlc,虽然傻逼,但同样是游戏给我带来的珍贵记忆。
最近一次上面对游戏行业大规模的打压应该是去年8.3《经济参考报》中《“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一文,诚然,这个是直接点名《王者》,属于神仙打架一类,但时隔多年再度引入“精神鸦片”一词,同样消解了国民心中本来稍微有所好转的游戏形象(当然,也可能本来就没有)。
消息一出,各大游戏公司股票开跌,上面也被吓到了:“这不行啊,本来只是敲打敲打,谁知道市场反应这么大。”于是立刻删除文章,重新发布,把其中将游戏贬义化的词汇通通删除,这一套操作下来简直有如行云流水。
这不就是要他们种棉花,然后又要他们戴脚枷么?
一直以来,游戏都是国民眼中的原罪,不信你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从这些评论中,我能够深刻感受到游戏给这些家庭带来的危害,也能够感受到这些家长的崩溃与无奈。我作为一个游戏玩家,能够理解他们的这种心情,也同情他们的境遇。很多人说,这些家长就是自己不负责,不会教孩子,对孩子缺少陪伴,然后孩子长歪了就开始怪游戏。坦白说,过去我抱的也是这种看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似乎逐渐明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对于一些家长来说,他们可能真的是没有办法做到。
真的,我且举个例子:
看完之后,是不是即便已经成年的玩家都义愤填膺,毕竟谁不是从未成年过来的呢?可是再仔细一品,你也许会品出一层悲哀的事实。透过县、镇、村,我们仿佛能看到在一个没有什么现代文明气息的乡村里,年轻力壮的人都出去打工了,父母们忍痛告别自己的孩子,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孩子留守于多年未曾翻修的老屋。孩子们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但又不完全没有见过,他们至少会用爷爷奶奶的手机和父母视频对话。
同样,他们也会用这个打游戏。
我能够想象得到李君看着这些祖国的未来,赤着脚穿着脏兮兮的衣裳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在一块巴掌大小的玻璃屏上疯狂输出,内心是何等的惶然煎熬!是何等的叹惋悲戚!
所以我能够理解他的想法。我也相信看官之中,没有人会想要看到这样的局面,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很多东西是不能细想的。回到前面的话题,很多家长是真的没有能力做到陪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但凡能够落实XXXX,这些问题多多少少也会得到一些缓解吧。
所以啊,作为相当容易满足的玩家群体,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简单乐观的,毕竟游戏有的玩,谁还会去抱怨什么呢?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游戏也成为了一个软柿子,但凡出了什么事,别去深究什么被XX而导致失业,什么XX吃不上东西而抑郁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往游戏身上推就完事了。
毕竟在交界地,游戏永远可以成为最好的代罪羔羊。
咱们也没必要去反驳什么的,毕竟看热闹的非玩家群体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六子到底吃了几碗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