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跳出小市民价值观的一般通过路人拯救美少女的底层框架后,月R的故事变得更饱满,更耐人寻味起来,表线40小时的剧情便可以撑起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在把写文章当作打发闲暇时光的消遣后,抱着对自己文字负责的想法,我决定用心看看这个故事,这份鉴赏如果能为你带来任何一丝启发,便是对我写下文字的肯定,赋予它价值,诚不胜惶恐也。
UI设计与操作设计—
虽然分出了“继续游戏”跟“读取游戏”两个一级选项,但继续游戏只是读取了最后一个存档而已,在进入BE结局后不会自动存档。倘若玩家没有在选择肢前存档时的习惯,甚至依赖于各章节开始时的存档提示,那玩家就需要从章节开始时进行繁琐的快进。
我觉得没多少人会在每个选择肢前存一次档,近两年的Gal存档一页有八至十个档位,一共有十多页的设计肯定是用不完的,但滚动设计比翻页设计落后一个世代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长流程Gal没有检索机制或者类书签设计,做不到精准检索是非常影响效率的一件事。“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CG的排列顺序还是非常魔幻,不按剧情顺序排列,不按人物排列,不按场景排列,还塞了一堆无意义场景跟物品进来,这是打算把CG画廊当电子版设定集吗?我理解制作组想表达“全CG演出,使用大量合成技术制作出伪动画能营造出更优秀的沉浸感,所以你们不要忘了我们的CG制作”,但脱离文字,脱离故事的CG就是无意义的,大部分玩家都是冲着美少女原画去的。
铺满全屏的文本栏,文字以淡入淡出的形式表现,多帧合成出的动效,都反映出型月对文本的重视,从演出形式来看,它更符合“视觉小说“的定义。同时由于演出形式改为CG合成,塑造场景的繁琐工作量使得一些人物在场景中没来得加入光影,空间概念丧失,增添一分违和感。
流程图不集成在开始菜单的“继续游戏“中是令人失望的,失去了最重要的“收集BE结局”与“在不断试错后进入正确路线“的两大作用。在游玩过程中也无法选择读档保存剧情后的已解锁内容,徒增了玩家的游玩成本。
导航栏第一,二个选项“倒带机制”作为解决读档问题的方案之一,即不够优雅,也不够完美,只能在玩家通过对剧情判断出“我作出的选择好像导致我现在游玩的是个错误路线”。进而使用倒带机制修正错误,但同时降低了收集BE结局的效率。快进选项无法锁定,松开按钮停止快进,以我个人的游戏习惯来看是缺点,但各人喜好不同,只吐槽不评价。月R的快速存读档没有100%成功率,可能是模拟器的问题,我并没有使用这个机制。
角色设计(吐槽役)—
开篇影像作为月之里的伏笔,与“A piece of blue glass moon”的表篇并无太大关系,我没有琢磨伏笔的习惯,虽说绕开里篇讨论世界观会使内容完整度下降,可商业作品不能做到独立也有些别扭。
喜欢型男的青子在时间线变动20年后,还是对正太下手了,鉴定为变态老阿姨。
圣堂教会作为一个对上负责的组织发生自上而下的腐化,在这种职能部门的领导下里人类能活到2014年真是奇迹啊。这群人从没有过宗教信仰吧。
在表篇并未确认弓冢五月的死徒化,希耶尔线更是有了二次登场的戏份,在与远野四季相遇后并未被袭击,弓冢父亲对吸血鬼事件的谨慎可以看出弓冢家在月R中也不是局外人,这些剧情改动很明显是在为月之里的五月线作铺垫,可能是会以斋木家一般的退魔分家正式出场。不过我认为跟希耶尔组成校园后宫,进而产生修罗场要更有意思。
人物设计与剧本设计—
在我一周目看到十七分割之后的B选择肢“始终为非”后,感叹了一句“果然学姐线还是用来补全设定的大型DLC嘛。“没想到是多周目通关才能开启真结局路线,希耶尔线的演出让我非常惊喜。爱尔奎特路线的远野志贵相比在希耶尔路线具有少年感的的远野志贵显得更加成熟,前者选择了成长作为故事的关键词,而后者落笔于救赎,成长一词的感染力是远不如救赎的,这导致了希耶尔线剧情起伏更剧烈,节奏把握更清晰。
爱尔奎特线在中期BOSS战用力过猛,最终BOSS战与罗亚的战斗演出和主角互表心意的感情线相比使罗亚成为了工具人,过于华丽的中期演出使玩家对最终战的预期提高,但现实带来的心理落差使其不再出彩,主角的感情进展实在是太快了,都混过一宿了还不够吗?还不能表达两人的情感吗?导致结尾剧情冗余。但这个问题要解决只能改变爱尔奎特的天然呆人设与恋爱脑设定,为了追求剧本的完成度而放弃了爱尔奎特的最大萌点也不合适,只能算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由于爱尔奎特线并未有过多的世界观塑造,简单表现为“圣堂教会“是坏的,”死徒“是坏的;爱尔奎特是好的,志贵是好的;校园日常与家庭日常是不存在的。在十多个小时的剧情中,只有主角的人物形象立起来了。Gal多周目,多路线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多以群像剧的方式存在,群像剧的特点如同只有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在第七十一回结义后剧情走向高潮,前七十回从一定角度来看都可以被称为序章。而在月R中,爱尔奎特线成为制作组权衡后牺牲掉的序章。
志贵对于死亡的理解是“失去自己的生命“上,他害怕死亡,所以害怕失去,并将这份失去延伸到他的价值观中。在十七分割后害怕失去远野秋叶,希耶尔与由彦等人组成的日常,在酒店里他害怕失去正常运转的世界,在美梦结束后害怕失去爱尔奎特,志贵把他珍惜的生活融入生命,这些羁绊所带来的顾虑塑造出一个在日常中懦弱的小市民形象,当“失去”发生后才显出少年的无畏。
为什么爱尔奎特是第一女主,或者说为什么志贵在每一条路线都对爱尔奎特抱有好感。十七分割是月R故事的伊始,也展现出爱尔奎特最柔弱的一面,在各方一致认为不可战胜的强势真祖被志贵用一把小刀解决了,虽说这个设定很庸俗,还站不住脚,为什么弗洛夫跟罗亚被“直视之死眼”看到死亡后会有应激反应,更强的真祖却无法感知到。但这段剧情确实缩短了两人的距离感,使志贵没有把爱尔奎特当作高不可攀的人物。同时本能驱使下杀害爱尔奎特这件事使志贵对爱尔奎特产生愧疚感,进而通过陪伴去弥补。
长久的寂寞是爱尔奎特生活的主旋律,以效率为信条击杀真祖是生活的调剂品,这种生活方式塑造着一位不谙世事,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少女,爱尔奎特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是“坦率”,并将其延伸到“依赖“,依赖着自己所爱的人。有热爱就有所顾虑,她害怕自己压抑不住吸血冲动,害怕自己成为吸血鬼,害怕无法解决由罗亚所导致的过错。如果成为堕落的生命,爱尔奎特会失去她所好奇与热爱的生活,这份小市民价值观的相似使志贵对爱尔奎特保持着情愫。恋爱是价值观的契合,看对眼就能在一起。
既然爱尔奎特路线的主题是成长。成长是撕下懦弱外衣,从根源解决问题;再进一步的成长是直面的,坦率的面对死亡,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分别。
“法兰西之夜是近两年最优秀的Gal演出,诺耶尔是近两年最令我动容的Gal角色。“
月姬通过否定人类史的基底来塑造一个歌颂勇气歌颂人类的故事,秉持这一观点我对诺耶尔的人设持全肯定民态度,14岁生活破碎父母双亡,价值观形成时期被圣堂教会非人对待,为了活下去向最恨的人低头,被迫与过去和解。
为什么诺耶尔的成长历程比爱尔奎特深刻,能到达喧宾夺主的效果。成长的过程是人物世界观的塑造,转变,重塑,定格,将其映射到性格上,外化于行为中,结束于戏剧动机的消失。将其反推便是人物所选择的行为会内化人物的认知,进而塑造世界观。诺耶尔的第一次行为选择在法兰西之夜,诺耶尔选择了逃避与不作为,在这个阶段因为年龄与行为的限制她并无独立的世界观,只有自我否定的萌芽;第二次选择在天明时逃离教堂,诺耶尔选择了信任他人,然后被爱慕的学长所抛弃,因为彻底变为孤身一人的状态,她被迫快速成长,塑造起以独立自我为核心的完整世界观,因为仇恨对象从概念上的死徒群体转变为具体的个人,诺耶尔能够将自我否定转变为否定他人的背叛行为。
第三次选择在希耶尔进入埋葬机关后,将世界观当作行为逻辑的诺耶尔作出与希耶尔组队这样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定,这件事与讨好司祭的行为对于诺耶尔而言都是无奈的,她既无法接受对在城镇被破坏,生活被颠覆时缺位的圣堂教会进行示好,更无法接受对破坏掉一切美好的希耶尔示好,可她既讨好了司祭,也与希耶尔和解。这使得诺耶尔的世界观重塑,被圣堂教会监禁的五年是诺耶尔对世界观的抽象化的五年,因为精神的充实与才能的弱小错位是痛苦的,所以诺耶尔将自己的精神不断简化。从仇恨一切转化为活下去,再向死徒复仇是生命的唯一意义。
第四次选择在罗亚的地下殿堂中,诺耶尔再一次遭到如法兰西之夜时的背叛,她认为留学生会保护她,也认为希耶尔会帮助她,但希耶尔与诺耶尔反目成仇使诺耶尔的的世界观形成闭环,再次回到法兰西之夜时期形成的“对一切都不报期望“观点中。在十三年对内心与能力的锻炼中少女与十三年前的萝莉作出的不同选择,也即第五次选择,发起”堂吉诃德“式的无畏冲锋。从逃避到面对,这是诺耶尔的成长。
分析诺耶尔的几次选择,全部都是在高压状态下作出的紧急避险,如同诺耶尔自己说的“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会害怕,也会犹豫,不够坦率”,在高压状态下的选择最考验人性,使玩家直观的看到诺耶尔的人物个性。我的副标题是“无畏少年的英勇悲歌”,因为我认为这是月R故事的内核,通过以志贵为代表的主角团以天赋强的高位,和以诺耶尔为代表的低位表现出来,正因为这是个人理崩坏的世界,所以有人在抗争,更因为这是个人理崩坏的世界,所以每个人都在抗争。正因为诺耶尔只是个小人物,所以我更能与她共情,更因为诺耶尔是个身处低位的小人物,所以会有希耶尔那句:
“我什么都没能还给你”
“诺耶尔塑造的水准之高让爱尔奎特线的剧情宛如过家家一般。”这是我对月R的最高评价。
二周目十七分割后“一定是我造成的现实”选项开放,它与“这一定是梦”的选项是导致玩家进入希耶尔线还是爱尔奎特线的决定性选择肢,从玩家选择接受现实时,救赎就已经开始,但被救赎的还不是杀害陌生女子这一行为,要回看七年前与苍崎青子的约定。
我对于远野志贵与苍崎青子约定的理解是“不欺骗自己的内心,做自己觉得正确,而不是他人认为正确的事,合理运用“直死之魔眼”的能力,以此找回失去的事物,在十年后再次相遇时保持自我”。“不欺骗自己内心,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是成为救赎者的条件,“运用直死之魔眼的能力”是救赎者的手段,“以此找回失去的事物”是救赎者的需求,“保持自我”是救赎者的自我期望。在作出选择后,远野志贵肯定了过往的自己,也肯定了苍崎青子是远野志贵救赎者的想法,从这个阶段直到在酒店到初次遭遇弗洛夫前远野志贵都处在被救赎者的身份,只有当酒店遭遇战时远野志贵运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爱尔奎特,只有做了这件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才完成“不能欺骗自己内心”到“不会欺骗自己内心”的转变。
在被救赎者身份的大前提下,远野志贵的一切都是“被赋予”“被强加”的“被动”状态,生活状态与楚门十分相似,杀父仇人变生父,杀死自己的人是哥哥,女仆想着把自己全家都杀了,友善的学姐为了监视才接近他,在他人眼中远野志贵这个生物的社会学意义来源于七夜志贵跟罗亚,没人在乎远野志贵。正因为如此,远野志贵要找回的失去事物其实也是自我。
失去的自我与保持的自我不是一件事,听上去有些别扭,是因为玩家仍将远野志贵的十七年生命看作一个整体,十岁到十七岁的远野志贵需要保持的自我是“对直死之魔眼”的理性与控制,远野志贵需要找回的失去自我是以人际圈为具象概念,以社会看法为抽象概念的属于“shiki”一切。因为“直死之魔眼”作为社会对远野志贵认知中唯一的变数,所以它是远野志贵改变他人认知的唯二手段之一。找回失去事物后将志贵的过往,现在,环境融为一体,以达到“月蚀”结局中苍崎青子所说的“终于你也成长为我所期望的人呢”。(原文肯定不一样,理解大概意思就行)由于失去的自我与保持现有的自我这两件事都是阶段性目标,所以现有的充满正义感的远野志贵除了是救赎的期望,也是救赎的手段。
在阐明了希耶尔路线的主题“救赎”的本质后,回到最表层的问题上,远野志贵是如何通过“非陪伴”的其他形式解开十七分割的心结完成自我救赎。对于整个故事而言十七分割只是一个引子,所以制作组也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这部分剧情上,采取了一个非常原始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杀人者人恒杀之”作为解决方案——我杀了你,你不但杀了我,虽然没死透,还杀了我老婆,所以我们两清了。
远野志贵对生的追求与希耶尔对死的追求是剧本探讨的核心之一,在生死观念的认知上希耶尔显然更偏激,前文提到月姬采用了否定人理的背景,其意义是反衬人类勇气的赞歌,所以不论希耶尔如何塑造自己的价值观,悲观偏激还是乐观向上都不影响她站在人类一方的立场,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又因为诺耶尔与希耶尔的世界观是对立的,所以诺耶尔占据了乐观向上的生态位后,希耶尔的人物塑造便是偏向消极激进的。
花费大量笔墨被描述成杀害无数普通人的带恶人罗亚在最后洗白了是段影响我观感的剧情,十七次转生,每一次都意味着万千人丧命,在TE中居然是自杀而亡,让这种恶魔带着坦然去死对得起亡人吗。
“无畏少年的英勇悲歌”—
月R的故事不是田园牧歌,商业作品要吸引流量、要赚钱,却又不肯往18+废萌方向发展,那就只有发刀了,对已公开的情报(老月姬月蚀结局,歌月十夜,重制版NE线)进行时间线的简单梳理,苍崎青子与远野志贵有一个十年之约,月姬的故事发生于十年之约的七年后,在这段时期里远野志贵所经历的事件以爱尔奎特沉睡,希耶尔牺牲收场(我目前认为NE线是承接时间线的结局,如果重制版月之里的剧情仍然是远野家那揽子家庭纠纷,那与月姬2的关系可真是不大了,但大量新设定的扩充,月之里剧情大概率是跟希耶尔线一样大改的)。在NE结局的一年半后远野志贵前往意大利加入圣堂教会,月蚀结局中苍崎青子与远野志贵在十年后再次见面,在这个时期远野志贵对“直死之魔眼”的控制力减弱,印象中即使佩戴魔眼杀也会看到死线,这个时间点也即远野志贵加入圣堂教会的又一年半后,不难推测月姬2 的故事在这一年半内发生,根据歌月十夜的短文可得知志贵反水圣堂教会是为了压制爱尔奎特的吸血冲动,但马里奥在NE线对远野志贵作出了“你这副身体最多还能战斗十年”的设定,即与苍崎青子相遇后还有七年寿命,这七年可能使故事主要矛盾冲突的展开,月蚀结局中志贵在草原上淡然面对自己的死亡,可既然青子出现,她又怎么会允许志贵逃避还未完成的使命呢,同时草原场景在月R中是志贵逃离医院后出现的,可能意味着月姬2的故事背景仍在东京都,这样一个志贵处于濒死状态,爱尔奎特处于堕落边缘,希耶尔早已死去的高压环境下,故事的矛盾处在了最高潮,已经满足了剧本创作的绝大多数要素,我很难不往这个方向猜测。
由于志贵承载了所有伙伴的期望,承载了所有敌人的恶意,作为全场焦点,他的死亡在我眼里成为必然,根据蘑菇对剧本创作的态度来看,让一部分人抽到下下签的结局是他所满意的演出,如果志贵不死,那主角团肯定有人会死。(会不会是五月呢)
声优演出与音乐设计—
副标题撰写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我推爱尔奎特线时觉得金本凉辅(饰远野志贵)的声线过于老成,不像17岁少年,反而让我联想到卫宫切嗣,因为卫宫切嗣的悲剧色彩,我眼中的月R也蒙上了一层阴霾。
茅野爱衣(饰诺耶尔)的演技着实把诺耶尔的人物形象立的深刻,在病娇跟邻家大姐姐之间转化的控制力是一般声优所把握不了的,同时因为诺耶尔人物形象的深刻执念,台词常常包含多层情感,爱衣的配音将深层情感努力压抑但又控制不到位的演出力度太让我着迷了。
月R的声优演出都很到位,总体来讲我觉得比幻想嘉年华要优秀,所以我只挑两名印象深刻的人物简评,其他人物就用90分一笔带过吧。
在这张EP前,我对ReoNa的了解仅限于明日方舟主题曲Untitled world,虽然在Apple Music的浏览中见过几次她的单曲,但也仅限于听了那么一耳朵,所以这次这次月姬的人声带确实让我相当惊喜。O榜日五位也充分证明二十万月厨的战斗力在FGO的持续收割下钱包还没见底啊。
爱尔奎特路线的OP与ED我截取了主歌的部分歌词,希耶尔路线的OP与ED则是截取副歌的部分歌词。一部游戏的主题曲是对游戏剧情的概况与总结,或延伸与补充。前文中提到爱尔奎特线剧情中感情进展较快,节奏平稳,使得主歌部分歌词作为“叙述性的概况”而设计,起到补充扩写的作用;希耶尔线剧情中感情进展较慢,节奏起伏,使得副歌部分歌词作为“概括性的叙述”而存在,起到总结升华的作用。
从情感上理解的生命线是爱尔奎特与远野志贵情感的终结,在月R中体现于夕阳下的分别,生命线这首歌的旋律由电吉他,架子鼓,钢琴,大提琴四种乐器交错组成,充斥着电子音乐技术,钢琴的抒情作用映衬情感的绵延,电吉他与架子鼓出现在主歌部分,高昂的编曲风格体现了爱尔奎特路线感情线的大开大合,战斗演出的酣畅淋漓,大提琴出现在副歌,用以补充架子鼓低频,同时进一步抒情,钢琴结尾告示着感情的落幕。
希耶尔线的OP“少年”所指并不完全是远野志贵,我更倾向于指代永远停留在12岁,被远野志贵救赎后才得以成长的希耶尔,歌曲是纯正的JPOP曲风,比起生命线少了一把提琴,钢琴依旧作为和弦存在,与生命线不同的是整首歌由于抒情乐曲的缺失,节奏的起伏转变并不太明显,这恰巧与游戏剧情的节奏相反,也算是一种互补吧。
美术设计—
武内脸没有评价的必要。至于超大发光爱尔奎特这种演出,我明白有一小部分变态喜欢GTS这个萌点,但全白大灯泡的设定是不是还是有点超越时代了。
动效CG市场独一份,moonfall这种仿型月的同人作品独立不出去,所以不接受抬杠。爱尔奎特路线中远野志贵与弗洛夫的中期BOSS战是全游戏,甚至全业界近两年最优秀的战斗演出,通过事物焦点的收缩来体现魔力的运用,赋予画面张力。
照例放图
结语—
讲讲这篇文章的遗憾吧,希耶尔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物,但一直没找到切入点去剖析这个人物,因为她的经历太平凡了,就是一个通过爱与被爱找到生活目标的故事,发展很套路化,模板化,我喜欢邻家女孩是因为我想和她共度一段幸福时光,而不是因为我想了解,依赖,控制。所有我找不到希耶尔的闪光点,或者说在我眼里希耶尔满是闪光点。
美术设计也是很遗憾的地方,很想通过对比两条线的中期BOSS战来解析这场战斗为什么优秀,但受限于精力实在没空写了。
音乐设计的版块想了想还是删了,因为疫情原因,我手上目前没有任何跟HIFI耳机或音响有关的音频设备,所以对乐器空间感的分析非常勉强,只留了四首主题曲,结果因为世界原因只写出来两首OP,其实如果凑合一下也能把剩下的补全,但成品自己着实不满意,没有反复聆听OST体会歌曲蕴含感情的时间,以后有空把漏下的这些内容集合开一篇吧。
我称不上月厨,所以在动笔前纠结这篇文章究竟算不算“鉴赏”,一开始很纠结重制作品到底是为老粉丝炒冷饭还是盘活圈子拉入新人,不过既然是商业作品,那我还是更倾向后者吧。释然后仍带着忐忑写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