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为所爱的人献出生命;这一点,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柏拉图
一、柏拉图的爱情观
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
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
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
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
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
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
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
二、只有自己是裁判
看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你觉得很可爱,爱上了她。这让你产生愉悦放松的感觉,你甚至觉得,这是爱情。
有人会质疑这是见色起意,不是爱情,有人觉得这是一见钟情,当然是。
恋爱这件事,特别像那则《小马过河》的寓言故事。这件事,谁都有发表权,谁都有自己的论断。但在这件事情的感受,只有你自己知道。
是柏拉图也好,是赛西施也罢。我们在感受情感的时候,不应该问这东西是什么。应该问自己的内心值不值。
值不值就是唯一的答案。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柏拉图的恋爱观肯定是落后的。性与爱不可分开,这才是知行合一的真实与智慧。
有爱无性,看似清修,实则违背人伦天理。有性无爱,是另一个极端,纵人欲,灭道义。前几天我们讨论虚无主义,柏拉图式爱情,几乎身体力行的证明了虚无主义的爱情之于我们的生活是遥不可及。
如果有,那么这个人大多是有了臆想症。纵然我们不能比拟哲学家的精神思想。但是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格物致知,远离神棍
心理学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却有着很短的发展。如果论历史,在人们茹毛饮血的那个年代,我们赤身裸体通过祭祀求雨的时候,心理学就存在了。
论发展,也不过是近现代二三十年的事情。它是理学,却充满着人文主义情感。使用大量实验数据,却又不能对任何一个个体做出准确推论。
但你不能忽视它对于人们自我认知的推动。尽管我不喜欢柏拉图式的这种故弄玄虚,但柏拉图提供的视角也值得思考。
提出问题本身,就已经具有意义了。
但要我选择的,如果不能与所爱之人爱爱。那不如净身练功罢了。柏拉图式的爱情,在于对问题思辨过程的明理,如果执着于问题的答案,那就是上当了。
别小看这其中的陷阱。有不少人标榜自己是什么主义,认为自己是柏拉图式的布道者,可实际上,陷入孤独而郁郁寡欢。
《西游记》里,女儿国国王曾说过:“你都不敢睁眼看我,还说什么四大皆空。你若敢睁开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
唐僧和国王都知道柏拉图式的情感并不存在,他们都选择了格物致知的态度。他们的真实,和这段没有开始就结束的情感,自然也就成为一段佳话。
(完)
感谢你的打赏收藏和点赞。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或者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你有情感的疑惑和问题,也可私信我交流。我们下期再见 :)
书籍推荐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告知后致歉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