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орюшка-зоря, родная сторонка,Вольная воля, травы ковыля
霞光普照在亲爱的大地上,针茅丛在风中自由摇荡
Над полем, над лесом,Песня журавлика слышится издаля.
在田野和森林的上方,隐隐听见小仙鹤在歌唱
——柳拜乐队《俄罗斯大地万古流芳》
在这个流行比“快”的年代,有这么一个游戏却孑然一身,以“慢”取胜,自发行后获得了一众好评。
PC Games N :必入游戏
IGN:令人上瘾,具有深度,能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Top Gear:会让你带着冷酷的满足感在空气中挥动拳头
它就是在2020年上架并被EPIC独占一年后,于去年的5月份登陆了Steam的《Snowrunner》(雪地狂奔)。
《Mudrunner》递出的接力棒
《Snowrunner》的开发商是Saber Interactive——一家在2001年成立的独立游戏工作室,于2020年被收购后,成为了Embracer Group旗下的一员。
《Snowrunner》其实并不是该工作室横空出世的作品,早在2014年,Saber Interactive推出的《Mudrunner》便在steam上获得了90%好评的优异成绩,这部小体量的佳作凭借独特的创意玩法吸引了一批忠实的拥趸。也为“越野模拟驾驶系列”真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系列最早还有一部《Spintires》,只不过现在已经下架steam)
一路走来,“越野模拟驾驶系列”一脉相承的是优秀的物理引擎和拟真的驾驶手感,致力于为玩家还原最接近现实的游戏体验。
而和前作相比,《Snowrunner》在保证了核心玩法上原汁原味的同时,也确实做到了让该升级的地方改头换面。
1.更加优秀的画面
2.大大丰富的可玩性
3.细节上的进步
1.画面
如果说《Mudrunner》不足两个G的体积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已经令人咋舌,那么对于扩大了十倍有余的《Snowrunner》来说,贴图纹理、地形几何、光影效果等则又得到了质的飞跃,真正向玩家诠释了何为次世代的游戏。
不管是落日余晖,极地霞光还是冰雪世界,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你总能欣赏到不同的风景,真正做到了“随手截图就是壁纸”,优秀的颗粒效果,也让游戏画面附带一种特有的胶片质感。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而对于画面优秀的开放世界大作,“拍照模式”几乎早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功能。
对《Snowrunner》而言,拍照模式的加入与如虎添翼无异:既有拟真的玩法,又有绝美的风景,大大增加了受众对象的面积,也延长了游戏的寿命。
在泥沼、雪地中摸爬滚打感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不如找一条路况尚可的水泥大道,挂着低速档,边听乡村音乐边看窗外的风景缓缓驶过,相信强烈的满足感又会瞬间填满整个身体
总之拍照模拟器喜加一 √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2.游戏性
在《Mudrunner》中,你可以花费点数来选择每次任务的车辆并免费改装,但是车辆种类和配件数限制了自定义的多样性。
而《Snowrunner》则直接引入了金钱系统:通过自由接受任务并完成,循环往复不断累积金钱,最后怀揣着鼓鼓的钱包去商店,从比前作多达两倍的车辆中精心挑选你心仪的对象,并对他的悬挂、引擎、轮胎、车厢等慢慢改装。毕竟来之不易的才会更加让人珍惜
这种养成模式的设计大大丰富了游戏性的同时也为玩家们提供了更多目标和动力。
种类丰富的车辆
一个需要知道的小技巧是:游戏中出售车辆和配件都能获得等同于原价的金额,并不会存在亏损。
毕竟难的任务太过费时费力,简单的任务奖励又少的可怜,这样“人性化”的设计或许也是为了减少玩家们的压力,照顾到更多的玩家。
至于地图上的改变,相较于前作单一的西伯利亚风景,本作蔓延到了俄罗斯和美国北部的各个角落:
作为汽车工业诞生地而闻名的五大湖地区的密歇根;旷野环境严酷但是石油产业发达,油井密布的阿拉斯加;被西伯利亚森林和北冰洋包夹的俄罗斯曾经的能源基地泰梅尔;地处欧洲北端美丽而神秘的科夫达岛·······
如果把《Mudrunner》比作一份小吃,那么《Snowrunner》则将无数的佳肴摆在了你的面前任凭挑选。
阿拉斯加的夜晚
科夫达岛的极光
3.细节
在小细节上其实《Snowrunner》仍有许多亟需改进的地方:
比如在第一人称的视角下,并不能看到司机切换档位的动作;遭遇雨雪天气时,车窗的雨刷似乎也没有相应的动画···
虽然和前作相比,车辆的内饰明显丰富了,反光镜和仪表盘也终于不再是个摆设,但是我认为对于一款硬核模拟驾驶游戏来说,这些“份内之事”并不 值得吹捧。
第一人称画面
但在涉及到核心部分的细节上,Saber Interactive可谓诚意满满。
比如在《Mudrunner》中,大多数擦撞都只能损伤到车体和发动机,排气管进水也并不真实。
但到了《Snowrunner》中,车辆受损时悬挂、油箱、引擎等对应部位都会单独受到损伤;发动机受损时也会对车辆造成不同的影响,严重时会直接熄火,轻微的损伤也可能只是导致动力不足;轮胎甚至会爆胎,需要用备胎来替换····还有进水造成的影响等得到了大幅细化完善。
你是否注意到了车门上的可爱细节呢
值得一提的还有新手引导和UI上的细节。
玩《Mudrunner》时,虽然玩法上对我有所吸引,但是我的初次体验实在算不上好。归根到底可能和略显凌乱的新手教程和简陋的UI界面有关,令我觉得这个游戏难以上手
《Snowrunner》中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或许前作的基础也让我积累了经验,但更多是因为新手指引和界面的进步,简洁的画面和分区让我看起来觉得舒适了很多。
或许这也是游戏体积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我认为“平易近人”的初次印象对于一个游戏来说更加重要。
模拟类游戏的意义
(个人主观感受)
模拟类游戏的乐趣在哪里?我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
FPS的“枪林弹雨”、肉鸽的酣畅淋漓、塔防的运筹帷幄····——这些优点都难以在模拟器游戏上找到。
或许和其它游戏夸张、爽快的体验相比,普通、平凡恰恰是模拟类游戏的优势所在。
拿《欧洲卡车模拟2》来举例,他只是给了你一个当货车司机的机会,却让无数玩家趋之若鹜。
虽然现实中卡车司机的生活远比理想中艰辛无数倍,虽然在游戏中你偶尔也会面临超速、剐蹭、罚款的尴尬,但至少在大部分时间里,你是一名悠哉游哉、与世无争的司机。
这是我之前对装机模拟器的评价
在我看来,能够感受一件事情、一种职业最理想化的乐趣,便是模拟类游戏最大的意义所在。
而“越野模拟驾驶”这个系列也将模拟器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不论是《Snowrunner》还是同系列的其它作品,即使在城镇这样本该繁华喧闹的地方,也看不到任何行人;驾驶时除了汽车本身发出的声音也没有其它多余的音乐。
有人说“《Snowrunner》是没有BT的《死亡搁浅》”,我觉得很准确。
看似截然不同的外表下,他们都有着宁静、孤独的灵魂。
结尾:驾驶在人生的道路上
Slow is safe,safe is fast
游戏中开放的地图为玩家们提供了许多捷径,然而经济学上的规则放在这里同样适用:收益越大,风险越大。
看似更加简短的路线往往充斥着更多不确定性。
当你驾驶着数十米长的货车,颤颤巍巍的开过各种地形:泥地、水塘、丛林、冰原····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也许你已经特意绕开了泥泞的路段,却还是一不留神就陷入了泥淖动弹不得;也许你已经足够小心翼翼却还是被一块石头或是一根树枝引起侧翻;也许你已经给轮胎装上了锁链却还是在冰面上摩擦打滑到怀疑人生···
幸好卷扬机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只要附近有着力点(没错,我说的就是坚如磐石、屹立不倒的树或电线杆),你就能借助它的力量脱离险境。
虽然过程无比坎坷,但当你真正把货物送到指定地点,拿到赏金的那一刻,那种满足和成就感无以言表。
或许就像人生?意外无处不在,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只能踏踏实实做好今天的事情。
在你想要放弃时,也永远不要忘记背后还有始终默默支持支持着你的“卷扬机”。
实在碰到过不了的坎了,大不了点下“复原”,重新开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