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
游戏玩家的必备应用
立即下载
扫码下载小黑盒APP
发现游戏 分享快乐
Steam秋季促销:12款打发时间的联机FPS

#Steam秋促推荐#游戏推荐#


发稿时促销应该还未开始

有一小部分内容搬运了我自己之前写的评测。

文中所有图片都来自我的游戏内截图。

凡尔登

坦能堡

叛乱沙暴

Beyond the Wire

红色管弦乐队2/风起云涌

风起云涌2越南

民权战争

人间地狱

战术小队

战争附言

ARMA3

Zero Hour

按上手难度区分:凡尔登=坦能堡<叛乱沙暴<Beyond the Wire<<红管<风起云涌越南<民权战争<人间地狱<<<战术小队=战争附言<<<<ARMA3

Zero Hour自成一类,列不进去,无法横向比较


1.凡尔登

这是个比较老的游戏,发售于2014年用的还是Unity引擎做的。因此配置要求很低,体量也较之后推荐到几个游戏小的多。虽然画面比较落后,目前玩的人也很少,这款游戏是我认为少数对一战还原比较准确的半拟真射击游戏。“凡尔登”的最大优点是对一战武器的还原,包括Kar98b短卡宾枪,Lee Enfield Mk1 “Long Lee"步枪这类比较少见的武器都有在游戏中出现。”凡尔登“使用的是非常线性的小地图作战模式,因此进攻方需要顶着密集的火力冲锋。比较大的一个缺点是步枪照门太小,精准度又太高了。此外由于体量和开发引擎的限制,人物动作非常僵硬,炮击和压制的效果也不够拟真。游戏中有bot会自动填补服务器的空缺。



优点:容易上手,含有大量一战武器,配置要求低

缺点:玩家数量少,画面比较老,部分机制不合理



2.坦能堡

“坦能堡”,“凡尔登”的亲戚,来自于同一个工作室。这款发售于2017年的游戏出于不明原因,凉的比前者还快得多。相比”凡尔登“,坦能堡取消了所有的步兵自动武器。增加了固定重机枪。地图从线性推进的模式改成了争夺区域的模式,不同地图区域会带来不同加成效果,夺取一块区域(通过占领核心位置的防御阵地)后可以向相邻阵地发起进攻,被切断的阵地上友军无法复活。我认为这款游戏总的来说相比”凡尔登“是有进步的,不过玩家数量非常少,除了打折的时候基本上只能打bot玩了。



优点:地图改善,容易上手,配置要求低

缺点:玩家数量非常少



3.叛乱沙暴

一款模拟现代战争的半拟真射击游戏(不是非常拟真,比如说还是有呼吸回血的机制)。玩家扮演叛军或治安部队在较小的地图里作战,类似于枪械威力更加致命的cod。游戏节奏很快,上手也较后面几个游戏容易得多。”叛乱:沙漠风暴“有等级机制和解锁内容,不过解锁的都是自定义装饰(游戏内购和季票等也是同理),不影响各种武器的使用。游戏优点之一是有灵活的配件搭配系统,此外玩家数量比较多,平均每日数千人,相比其他的拟真或者半拟真射击游戏已经算多的了。缺点是优化比较差。

优点:快节奏容易上手,对局时间较短,自定义配件系统,玩家数量多

缺点:优化差,bug多,圈钱皮肤多



4.Beyond the Wire

战术拟真一战射击游戏,发售于去年下半年。我的一百多小时时长里大半都是在发售几个月内玩的,因为后来玩家数量急剧下滑,考虑到仍然在早期测试阶段,OffWorld工作室也没有打算在全部完善之前对这个游戏做太多宣传(甚至连他们的网站首页上都没有),似乎也可以理解。BTW是我认为最能反映拟真一战氛围的游戏,没有之一。不同于同系列的”战术小队“和”战争附言“,这款游戏的节奏要快的多,近似于一战版的”红色管弦乐队2“,游戏的种种机制(复活时间较短,只有main base和rally两种复活点,相对较小的地图等)也在鼓励玩家进行快节奏作战。游戏目前有六个阵营:德军,法军,美国远征军,美国陆军369步兵团,英国远征军,加拿大远征军。地图数量和武器数量也随着更新逐渐增加(去年刚发售时只有三个阵营三张地图两种模式)。游戏的一大特点是武器晃动非常剧烈,随着耐力条接近耗尽,玩家手中的步枪也会大幅晃动。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应该是给游戏的近战特色玩法(挥砍有后摇,近战武器可以格挡)服务的,让刺刀和军刀对上栓动步枪时能拼一下。BTW的UI和”战术小队“比较像,使用的是十人步兵班组机制,每个班组仅有一台轻机枪,比较能反应一战以栓动步枪为主的堑壕战模式。此外重机枪小组,火炮小组等也会在对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游戏的氛围是我玩过的FPS中数一数二的,BTW中的毒气炮击,刺刀冲锋,重机枪压制,以及炮弹飞过头顶的视角晃动都非常还原,推荐任何对拟真射击,和一战历史感兴趣的玩家尝试。不过目前玩家数量很少,猜测要等到明年年底左右,游戏全部完善正式发售后玩家数量才会增加(明年的更新会加入等级系统,可解锁的饰品,坦克载具,新地图和武器,澳新军团阵营和奥匈帝国阵营,bot,空战等等)

优点:氛围极佳,拟真和快节奏的较好平衡,后续有更多内容更新

缺点:优化差,玩家数量极少


5.红色管弦乐队2/风起云涌

”风起云涌“是一个太平洋战争的模组,后来变成了附属于”红色管弦乐队“中的一部分。这是一款现象级的拟真射击游戏,于2011年发售,十年后仍能保持每日在线玩家数百人。最早听说这款游戏是我读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个玩”钢铁雄心3“的小孩提到这个游戏。那时候我觉得一个需要通过持枪跑步姿势和军服判断敌我的FPS游戏简直不可思议。这个同学也算是小孩里懂得比较多的军迷了,可惜后来断了联系。”红色管弦乐队2“使用的是UE3引擎,画面目前看来已经过时。与OffWorld系列拟真射击的班组机制不同,”红色管弦乐队2“,包括续作'风起云涌越南“,使用的都是全队上的特定数量特装。例如每个阵营仅限两个自动步枪兵,四个机枪手等等,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拟真性。游戏中每方的指挥官可以通过小队长的坐标呼叫炮击支援。在机枪和火炮压制下,玩家视角会剧烈晃动,无法还击,视野变得苍白。游戏的一些优点包括细节处理(等级越高衣服越破),快节奏作战(位置感比枪法要重要一些),以及比较有意思的角色语音等等。”风起云涌“的太平洋战场采用了不平衡对局的玩法,美军在火力上更强,但日军有各种昭和buff,例如手榴弹自爆击杀不损失兵力数量,板载冲锋有减伤和减压制效果的buff等等。

”红色管弦乐队2“同样有bot,会自动填补服务器的空缺。这款游戏曾经是有单人剧情模式的,可以从游戏成就上看出来。不过由于做的比较烂最后工作室自己删了。

优点:一些机制至今仍不过时,有意思的细节,快节奏玩法,配置要求低

缺点:玩家数量少,人物动作较僵硬,画面已经过时



6.”风起云涌2:越南“

”红色管弦乐队2“的续作,同样继承了不少优点(和缺点)。这款游戏是我steam库存里时长最高的。玩法机制和”红色管弦乐队2“差不多,不过bot需要从控制台调出来,这个我一开始是不知道的,不过我不玩PVE所以也没什么影响。”风起云涌越南“中的武器以自动武器为主,容错率相对高一些,不过上手时间可能也会较长。我玩的比较烂,200+小时才把kd打正。一些”红色管弦乐队2“中的小细节和机制在这款游戏里没有,例如等级增加带来的加成效果,刺刀和弹匣等的等级解锁。游戏的战役模式玩法和”红色管弦乐队2“差不多,由一连串Territory模式组成,进攻方取得胜利后可以继续选择特定区域(特定区域里有几个地图供选择)进攻。每场战役的胜负和损失兵力都会直接影响到之后的对局,甚至全局胜负。比较遗憾的是战役结束的过长改成了动画,而不是前作的真实历史照片。游戏中的小bug比较多,有一些甚至是发售以来就有的,至今仍未修复。



优点:大部分”红色管弦乐队2“的优点在这都有

缺点:一些小细节的缺失,bug不少,画面对于一款2017年的游戏来说不算出色



7.民权战争

美国内战背景的拟真射击游戏。玩法包括线列射击,刺刀冲锋等等。游戏的玩法对沟通要求比较高,光是走路速度就有好几种不同的,因此步兵到处乱跑肯定是行不通。玩家扮演联邦军或邦联军,使用19世纪射速慢得惊人的步枪进行战斗(每分钟2-3发)。这是我见过除”ARMA3“以外另一款非常依赖社区和战队玩法的游戏。很多老玩家会推荐新手加入战队(有一些仍然活跃的北美和欧洲战队),这些战队以内战时期著名的团级单位命名,通常规模较小,每周会有固定时间的战队活动。这种有组织的活动质量要比公共服务器高的多得多,当然也需要玩家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我不加战队的原因是因为我已经是BR1战队的成员了,不过这些小战队似乎在出勤率的要求上比我们大战队也要高一些。

优点:独一无二的题材,武器还原度较高

缺点:几乎已经停止更新,玩家数量少,高质量对局比较依赖战队活动



8.人间地狱

这款游戏与19年夏季上架,我是在19年秋购买的。我当时买的时候,平均玩家数量只有700-900左右,现在每日在线数已经达到数千人,算是非常成功的拟真射击游戏。我最早是在1050笔记本上玩的,动不动掉到30帧以下,卡朗唐那张图甚至会出现十几帧的情况。”人间地狱“的优化并不是很好。这款游戏基于二战西线战场的背景(现在东线战场也有了),算是娱乐性和拟真性做的比较平衡。”人间地狱"的一大特点是高度还原的地图,工作室实地测量后制作出等比例游戏内地图,还原二战著名战役,包括Foy的突出部战役(记得兄弟连的那集么?),卡朗唐战役,许特根森林战役等。不过高度还原的地图也不一定全是优点:地图过于空旷,软掩体很少且不能进入,都导致了载具过强的情况。游戏采用50v50的玩法,有类似“战争附言”的班组机制。不过“人间地狱”的班组机制更加倾向于娱乐性和快节奏竞技的玩法,玩家可以通过等级解锁武器,例如德军步枪兵可以解锁G43半自动步枪,在现实中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也会导致(尤其是战队活动这种高等级玩家堆在一起)班组里的自动武器和半自动武器过多,与拟真性不符。东线战场更新后的细节也比较偷懒,德军的西线装备原封不动就搬过去了,比如与出现在42/43年的Stg44自动步枪等。作为一个看着“人间地狱”从侧重拟真性到侧重娱乐竞技玩法一步步改变机制的玩家,我现在几乎已经不玩这款游戏了,不过想要尝试拟真射击游戏,又害怕“战争附言”入门难度太大的玩家应该都能在这款游戏里找到乐趣。



优点:快节奏和拟真的平衡,更新比较勤快,玩家数量多

缺点:优化一般,部分细节不拟真,画面抗锯齿不太舒服,拟真性缺失



9.战术小队

这是以现代战争为背景,除ARMA系列外最拟真的射击游戏。而且不同与ARMA的模拟类性质,“战术小队”是可以直接进游戏选服务器进去加个班组就能玩的。游戏地图包括费卢杰,巴士拉等拟真地图(为游戏性服务而牺牲了还原度),阵营包括美国陆军,英国陆军,俄罗斯地面部队,中东联军,叛军等。游戏中的枪械威力非常致命,后座也贴近真实。因此在作战中抱团进攻敌方阵地远比一个个冲上去要有效得多。“战术小队”的班组设计趋近于真实,包括班长和FTL等职务都包括在内。和同系列的“战争附言”相比,我发现的一个有意思的玩家细节是:“战术小队”玩家开麦的要比“战争附言”多,但是不听指挥的也比“战争附言”多,班长有时候要喊半天才能把班组成员喊来。猜测可能是由于武器机制的关系,在栓动步枪为主的“战争附言”中,单兵瞎跑的作用非常有限,即使不开麦的玩家也会自觉抱团,且大多都听指挥。

优点:真实的班组机制和武器,各种配件和支援系统,大地图,50v50大型对局,玩家数量多,更新勤快

缺点:很难挑出毛病,非要说一个的话,上手难度比较大(虽然这个严格来讲也不能说是缺点)



10.战争附言

这个游戏最早是“战术小队”的一个二战模组,后来变成了OffWorld工作室的二号招牌游戏(不过也有不少机制上的区别,比如增加了喝水回复耐力,我第一次玩的时候还以为那个水壶里是酒.....)。这款游戏的节奏和“战地V”,“红管2”,“叛乱”,甚至“人间地狱”这些FPS都大不相同:战争附言的节奏非常,非常慢,近似于同系列的“Squad战术小队”,一局打上一个半小时完全是家常便饭。这一个半小时里,你会盯着树丛看十五分钟,在一栋房子的二楼耐心等待五分钟,往前线的相反方向跑十分钟,如此等等,真正的交火时间非常短暂(如果你是logi这种兵种的话,可能全程都没什么战斗)。然而一旦开始交火,就是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迫击炮弹在身旁爆炸,机枪压制让你的视野完全变黑动弹不得,刚才还在朝你呼喊的战友转眼间被炸成一团烂肉,投掷的烟雾弹散尽后,敌人开始进攻了。这时候你要还击,战争附言里的武器都非常致命:栓动步枪一枪击杀(Squad里的自动步枪一般还能扛两枪,战争附言里稀里糊涂死的次数更多了),半自动步枪多数时候也是一到两枪击杀,自动武器则是中近距离作战的大杀器,手榴弹爆炸范围广,3公斤炸药引爆更是会发出惊人的巨响。由于多数时候交火的容错率极低,新玩家需要几十上百小时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基本的作战位置感。

当你在进攻,撤退,防守阵地时,地图是极其重要的工具。准确读懂地图意味着你能掌握战场形势:知道敌人从哪个方向发动进攻,可能的敌人复活点等等。一旦发现敌人,小队成员需要向班长报告,班长会在地图上的大致方位标记步兵标记,载具标记,或复活点标记,并通知指挥官。与比较线性的人间地狱和红管不同,

“战争附言”的作战是全方位的,进攻方通常不会直接冲向目标,而是绕大圈子从侧面,后方迂回,或者从几个不同方向同时进攻。加上很多地图里树林茂密,难以第一时间发现敌人,这样一来快速准确地阅读地图就变得更加重要。

优点:拟真性高,武器细节比较合理,沉浸感极强

缺点:学习曲线很深,优化一般,服务器稳定性不如战术小队


11.ARMA 3

和上述所有游戏相比,"ARMA3"是唯一一个非常侧重PVE玩法的,不过游戏里的bot确实也是我见过最难对付的,由于游戏(或者应该说是“模拟器”?)本身的复杂机制(跳伞可能会摔伤)和极低的容错率,bot打起来一点都不比真人差。“ARMA3”的一大特点是键位多,多到键盘上的所有键加起来不够用,因此出现了不少比例如“双击分号+R键”的操作。另外作为一款13年发售的游戏,“ARMA3”其实有很多现在看来有点不适应的设计,从默认键位到服务器选择界面都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这游戏是不能跳跃的,只能翻越障碍物,不过当然有对应的模组)。虽然“ARMA3”的DLC很多,不过只买个本体也够玩了,这款游戏有意思的社区mod玩法非常非常多。我所在的战队曾经参与过二战mod活动,和startropper bug war的活动。

优点:这简直是个模拟器,而不是游戏

缺点:mod打多了以后帧数一塌糊涂,操作非常复杂(我把键位打印在纸上放在手边),学习曲线非常深


12.Zero Hour

这是一款室内战术CQC拟真游戏。Zero Hour有PVP和PVE模式,其中PVE是重点,PVP更像是添头玩法。PVE由一系列co-op任务组成,包括普通模式和硬核模式,除前两个外需达到一定分数才能解锁特定任务。任务有特定的任务目标:包括清除所有敌人,解救人质,寻找文件等等。PVE任务可单人,随机匹配组队,或者好友组队完成,不同玩法下的游戏体验也完全不同。硬核模式我还没有尝试,不过Zero Hour的普通模式PVE难度已经比较高了,AI敌人有时反应不是很快,但枪打的很准,无视光线影响(拉了电闸以后开个手电照样能精准射击),有些敌人的位置还比较阴间(厕所霰弹枪开门杀)。基于以上原因,大多数PVE任务单人玩难度都很高,比如说Breaking Myth这个任务里有41个敌人,分布在三层楼面,楼顶,地下室,和后院中,非常难对付。Zero Hour使用数值血设计,这一点也给PVE增加了难度。除了敌人以外,绊线炸弹也会随机出现在游戏地图中的门后,有些绊线由于环境光线原因很难看出来,不够细心的话很容易一脚踩上去炸掉70血。其他一些可装备的配件,例如NVG(夜视仪),UDC(门下摄像机),C2炸弹等也可在PVE中发挥大作用。以上种种机制都是为Zero Hour的慢节奏PVE服务的,角色有耐力条,跑几步就要喘气,且脚步声很响。可以看得出工作室通过PVE玩法给玩家带来慢节奏拟真合作SWAT体验。不过我在单人游玩PVE的时候死的次数比较多,一张图尝试二十几次以后,各种进攻路线都记住了,对PVP玩法帮助很大。

PVE模式的co-op玩法是鼓励多人合作的,随机匹配组队的游戏性明显大于单人游玩。积极沟通可以让友军知道敌人的具体动向,死了的队友还可以开地图当泉水指挥官。不过目前我匹配到的PVE队友很少有开麦互动的,大多都是自闭打法,走着走着就踩了绊线/被拐角霰弹枪阴死/打死人质等等。看到敌人也不沟通,死了不报点也不看地图指挥。PVE的最佳游戏性需要和朋友一起组队玩才能体现。我和战队里的另外四个人一起打,氛围轻松不少,用discord语音也省去了游戏里的按键语音。

优点:室内拟真CQC玩法,各种拟真细节机制,优化好

缺点:有一些bug,无中文,PVP玩家数量较少



这俩我一个吃灰没玩过,还有个没买(Ground Branch老是不打折,而且人少)


展开阅读全文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评论区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