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用于记录自己玩游戏的感受
对于我来说,能直观接受一款游戏的剧情是很重要的,比如我最近在玩的《破晓传奇》,沿革了传统日式RPG讲故事的能力,且不说故事本身怎么样,至少我能感觉到自己是在亲身参与到故事当中。而国产游戏,特别是一些独立作品,其实手里有着远超很多大作的剧本,却没办法清晰的传达给观众。但有款游戏,是我在接受安利之后,无论是讲故事的能力还是故事本身都让我深受感动。今天想记录的游戏——《烟火》。
Part.01 氛围感
得益于沿革千年的浓厚民俗文化,中国人对于怪力乱神向来有自己的理解,而中式恐怖游戏,最懂中国人在害怕什么了。无论是《烟火》,还是《港诡实录》《纸人》,以及即将到来的《人窟日记》《黑羊》等,中式恐怖都在利用封建迷信本身营造一种独特的恐怖氛围。
在《烟火》中,纸币变成冥币这一件事,真的是让我冷汗直冒,再加上多次出现的纸人,祭祀场景等等。独特的背景音乐,配合在场景布局方面,制作组添加了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元素,让玩家仿佛置身九十年代老电影中。我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不断感受到我仿佛就置身于一个思想封闭落后的山村,目光呆滞的人坚信着一些本不该存在的故事,一边用血肉为神明祭祀,一边将屠刀挥向生人。
而在游戏的解谜过程中,接通后沙沙作响,一通来自已去之人的电话;普通的场景,搭配上血红的灯光;阴谋漩涡中,两个老人的窥探与凝视;甚至是一个猪头蛋糕,绝对让人毛骨悚然。
Part.02 剧情设计
游戏的剧情,其实是由新人警察林理洵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了清潭镇田家、支教老师陈青穗以及乡村医生叶敬山三段故事,利用自己的“通灵”能力,一段尘封的故事渐渐浮出水面,展现在玩家眼前。
《烟火》以悲剧为核心剧情基调,为玩家讲述了一段段错综复杂,却又无奈悲伤的故事。
封建愚昧的田向荣夫妇,深信着招魂是救回儿子田宇的方式,最终也以死亡的方式为这场闹剧画下了句号。
深信爱情的赵小娟,为了带自己孩子田芳芳脱身苦海,不得不伪装成“灵魂附体”的样子,却直到最后也没能救回自己。
天真无邪的田芳芳,认为安眠药能给自己愁眉不展的妈妈带来快乐,却不幸酿成了一家四口的悲剧。
命途多舛的叶敬山,与赵小娟有着囚鸟的同病相怜,故事的最后独自背负了全部的业障。
善良正义的陈青穗,怀抱着拯救孩子们的梦想,永远的消失在了《送别》的歌声中。
在游玩过程中,我有时会感觉剧情有些跳脱,但当最终世界线收束的那一刻,叶敬山与林理洵坐在长椅两端,我不禁泪流满面,中国人骨子里的仁爱让故事一遍又一遍冲击着我,这场盛大的悲剧最终像是烟火般绚烂落幕。
Part.03 解谜设计
我对《烟火》评价很高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推动剧情的过程中,解谜结合的恰到好处。
不论是我们小时候常常玩到的“东南西北”,还是跃然纸上的“小蝌蚪找妈妈”,在深植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巧妙地还原了剧情本身的美感,整个游戏过程中既有拨打电话号码和拼接电线这类常规解谜,也有洗衣机和收音机这类新颖的解谜,将谜题嵌入中式家庭场景中,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
同时,我最喜欢的一处解谜设计就是利用田小娟的玩具相机进行场景切换,在我第一次玩到的时候大呼不可思议!不同的场景通过一处田宅完全的关联起来,通过各种巧妙地设计进行切换,让我可以穿梭在不同的时间线之中,逐渐窥视到这场悲剧的原貌。
Part.04 陈老师
这是我不知道第多少次表达我对陈老师的爱意。
作为记者潜入这个山村的陈青穗,本应有着美好的青春和光明的前程,而来自于社会的黑暗却让她不得不面对现实。最终陈老师准备辞职后专心支教。她想要让镇里的孩子也能看到那片星空,走出那个锁着每个孩子的深井。
可是故事告诉我,那个美丽温婉,有着可人笑容的陈老师,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故事的结尾,人们在下游找到了那封还没寄出的辞职信,以及林理洵和陈老师的大头贴,我不相信她已经死去,我更愿意相信,她已经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用掉了那张属于自己的船票,开始了新的生活,成为了另一片星空。
Part.05 总结
我认为用语言总结《烟火》,实在是对这个悲情故事的亵渎,给大家分享游戏里我最喜欢的几段话吧。
我的尸体
不会腐烂在泥土里
我会像鸟儿一样
死在天空中
这里的孩子就像被困在井里的我
他们只能通过井口看到一片狭窄的星空
所以,我想成为那个扔绳子的人
让这些孩子走出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陈老师究竟去哪了,没人知道
或许她只是去了远方,总有一天会回来
又或许...
她化作了一颗星辰
坠入了星河
绽放的烟火能给找不到归路的灵魂指引方向
这是一场没有逝者的葬礼
它听起来很荒唐
可是如果找了两年、三年、五年、十年
还找不到陈老师
到那时再给她举办葬礼
还有人记得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