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
游戏玩家的必备应用
立即下载
扫码下载小黑盒APP
发现游戏 分享快乐
《战地2042》就是一场灾难

导语:能修好BUG,肯做好优化就是好游戏,但我对DICE已经没什么信心了。

视频原地址(B站)


大家好,我是Tony老师,欢迎收看我的视频节目。万众期待的“战地”新作终于公测了,作为一名购买了4份《战地2042》——1份赠给好友,2份送给粉丝+自用黄金版的铁粉,10月6号的下午3点,在安顿好妻子和孩子后,我准时坐在显示器前,打开PS5进入了游戏。

经过两天的游玩后,我终于可以跟大家好好聊聊,这款一言难尽的作品。


优点篇

尽管从标题处,你们不难猜出我之于《战地2042》的态度,但无论是出于写作习惯,还是独立客观的自我要求,还是先让我们从游戏的长处开始谈起。

首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42的天气系统。纵然不提龙卷风那千军万马的气魄。单就它降临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临场感,就足以让战场中的玩家拥有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加之DICE的用心制作,天气系统的演出效果异常出众,甚至足以抹平虚拟与现实间的隔阂,说它是一部“龙卷风的真实纪录片”,是我能想到出的,对其最高的评价。

特别插一句,火箭发射的桥段同样令人过目难忘,我盯着它慢慢升空直至消失于眼前,恍惚间,竟有种人在现场的错觉。

毋庸置疑,单从该角度出发,《战地2042》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其次,是武器配件的灵活切换。能够在激烈的交战中,不必忍受重新部署的烦闷,随时随地且随心所欲地为武器加装,适合当前战场节奏的装备,绝对一件能够令玩家兴奋的事情,除此之外,游戏在配件改装的UI设计方面,极富科幻感,不知不觉中就会将人带入到一种未来战争的氛围中去。

这一点,DICE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最后,是本作的空投系统。众所周知,坦克在系列中一向是足以改变战局的存在,能够将它们按照意愿召唤至身边的形式,在赋予玩家无与伦比的自由度外,也增加了游戏自身的战略性和趣味性。

即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无法得到心仪的载具,那拥有一辆越野车或者机械狗也是极好的选择。前者能帮你省去跑路的烦恼,而后者不仅可以帮助玩家快速发现敌人,还能提供不俗的火力支持,我个人就很喜欢机械狗的设定,在漫长乏味的跑图过程中(这点我们马上会讲),它是我最大的心灵慰藉。

好了,夸也夸了,我们该进入到关键环节了。


缺点篇

在讨论《战地2042》的问题之前, 我想先强调一下。一方面,本人测试的平台为PS5,并非电脑。当然也希望诸位PC玩家,能够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配置与简单的试玩感受,因为PC端对本作的评价似乎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这令我倍感疑惑。

另一方面,我从心底里认为《战地2042》拥有一个还算不错的内核,玩得越久也就越能嗅到熟悉的“战地味道”,只是无数令人抓狂的问题,令游戏过程无比艰辛,仿佛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我不断寻找合适的辞藻来形容它,却总是徒劳无功,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位网友的评论,他说:

《战地2042》就像一个沾了翔的高档巧克力。

我在那一刻突然顿悟。

声明与感慨完毕后,让我们回到具体的层面,来详细阐述下本作的种种缺陷:

第一、是糟糕的优化。伴随《战地2042》运行时间的增加,游戏的掉帧情况会逐步加重,头一个小时,除去偶尔的卡顿外一切正常,第2小时,掉帧开始以每10分钟一次的频率反复出现,此时,你的心情已经有了明显波动。大约2个半小时后,游戏正式迈入“异常阶段”,不但移动50米就要卡你一次,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在生死攸关的“枪斗环节”,频繁的掉帧会让你无数次从大优势,直接变成躺倒在地上的那个人。

10月7日的凌晨2点20分,一个颓废的中年男人就因此把手柄重重地摔在了地上,450人民币瞬间化为乌有,外加还被老婆恨恨地训斥了一顿。

我曾认真考虑过延迟与散热的问题。但整体低于70ms的延迟和打着23度空调的卧室,不断提醒着我,“错的是2042,而不是它们”。

细究起来,这件事真心打脸。因为我在直播中,总爱反复跟观众们强调,无论DICE多烂,战地2042在主机端一定会有“稳定60帧“的表现,绝对会有。毕竟帧数是FPS游戏的根基。可我还是失算了,我完全低估了DICE摆烂的程度。

第二、无穷无尽的Bug。其实早在公测之前,我就预料到了这样的戏码,这已经是战地的传统艺能了。可于实际游玩中,我却一遍又一遍想起经典作品《ALAN WAKE》结尾的那段对白,“这不是湖,这是海洋(it is not a lake,it is an ocean)”

对,我在《战地2042》里看到了BUG的海洋。永不停歇的闪屏白光、无处不在的贴图错误、拼尽全力也跳不过的半米矮墙、任何武器也炸不开的钢铁小门、每次复活都要重新设置配件的AK24,永远怀揣摇滚梦的坦克二号位,学会了相位瞬移的空中载具、死了也要在半空中悬浮奋战的英灵战士,以及一步登天吓得我目瞪口呆的外星人队友。

完了吗?当然没有,远远没有。只是时间有限,让我们抓住重点,在浩瀚无垠的BUG海中,有一个BUG非常耐人寻味,简单来说:

在利用脚本控制鼠标右移1000下,再左移1000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准星无法归中。

也就是说控制器的左右灵敏度全面失衡,它的存在会导致玩家跟枪以及瞄准的怪异。如果你的身边有人吹捧《战地2042》的武器手感,不妨把这个文章(片段)转给他看一下,顺便问问他的感受。

第三、大量关键要素的缺失。没有手雷提示,你会莫名其妙的炸死敌人,也会被敌人莫名其妙的炸上天;没有击中反馈音效,你只能通过准星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命中敌人,我不愿浪费时间多谈击中音效的重要性,整件事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在于,A测有该音效是存在的,到了B测反倒被删除了,该留的不留,不该留的一个也没少。

抛开以上问题不谈,DICE似乎还忘了为主机平台增加辅助瞄准和辅助减速,这让手柄射击变得异常困难。当写下这段话之后,我在屏幕前呆坐了很久,因为实在无法想象一个传承了近20年,世界顶级FPS之一的“战地”,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低级到了无比可怕的程度。

多说一句,他们还没有把“社交环节”做好。组队失败就显示“未知错误”,你可能永远猜到背后的真相不过是——你开启了跨平台,而你的好友们没有,或者情况正好相反。就这样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互动提示,DICE都没有做,一点也没有,两个单词就把玩家们打发了。

第四、让人头疼的专家系统。我们先不谈专家的数量,毕竟还有大量的公开的角色,现在就说该系统乏味平淡,多少有些武断,但好歹为敌我双方添加一个明显的区别吧,你能想象到,当我被一个跟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人击倒时,我的心情吗?

我几乎立刻陷入了哲学思考中——“原来是我杀了我自己”

其中,医生的存在更是让人无比纠结。我成为医生时不想救人——没有烟雾弹的保护,在那里原地“搓”半天又慢又危险,而我倒在地上时,看到医生也是即高兴又忧伤——我很开心有有人能给我第二次生命,只是忍不住想小声BB一句:

您能把枪还给我吗?

另外,专家系统允许玩家带任何装备,结果我反而不知道该找谁要弹药和医疗包了。

第五,地图平衡。我把它放在缺点篇的最后,是因为地图是整个“战地”最核心的问题,它决定了战场的激烈程度,说通俗些就是玩家们能不能打得爽。跟第一天的跑断腿的马拉松体验完全不同,后面的公测日,大家都异常精明地留在了B点与D点,至死不肯踏出一步。

实话实话,有鉴于此战场的火爆程度瞬间升级了数个档次,说是3步一小战,5步一大战,完全不夸张。只是跳出该层面,一个大大疑问萦绕在我心头,我非常想问DICE的地图设计师们:

如果,B D两个大点就能解决所有战斗的话,那ACEF的价值在哪里,你们耗尽时间与金钱设计他们的意义又在哪里?

拿来拖工期,顺带忽悠下玩家吗?


结语

我看很多玩家在说,《战地2042》底子不错,只要把BUG和优化做好,就是款非常优秀的作品。对这样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但DICE真的能做到吗?

对不起,我觉得他们真不行。

一方面,本作需要填补的漏洞实在太多,别说半年修复好,一年我都不信。另一方面,DICE一直在用行动告诉我们,他们既没能力把事情做好,也不关心玩家们怎么想。当我通过目不视物的地下通道,当我在敌人背后扫了一梭子,却被他突然转身打死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战地5》中的问题不仅没修好,还被完美继承到了新作之中。

而官方在《战地2042》被批判的时候,更是大放厥词,说B测不过是几个月前的老版本。你信不信没关系,反正他信了就行了。这里也奉上两张经典图,给诸位读者,让我们一起体味下什么叫“以史为鉴”。

最后的最后,重申一下我的观点,退款保平安,一切等正式版出来再说。毕竟DICE的嘴,骗人的鬼。

好了,我是Tony老师,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评论区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