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13中午12点,使命召唤战区进行了第五赛季更新。乌鸦在通行证中为我们带来的是一把步枪EM2(通行证15级解锁)和一把冲锋枪Tec9(通行证31级解锁)。
本期为大家带来两把新枪的详细数据分析和同类对比,以及配装推荐。
照常科普一下各种缩写:
ADS:Aim Down Sight Speed,开镜时间;
RPM:Rate Per Minute,每分钟射速;
RPS:Rate Per Second,每秒钟射速;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RoF:Rate of Fire,开火频率,泛指RPM和RPS;
dps:Damage Per Second,每秒钟输出的伤害量;
STK:Shots To Kill,击杀所需命中数;
ttk:Time To Kill,击杀所需时间。(默认为战区满甲250血量,即100血+150甲)
本人已于8.13在私人对战及夺金中测试了绝大多数数据,并参考了truegamedata的数据,差距不大。但为方便后文与其他枪械数据比较,以下数据尽可能采用truegamedata的数据(毕竟人家数据更加全面)。
突击步枪——EM2(通行证15级解锁)
怎么看都觉得很丑
EM2是英军在二战后对小口径化的一个实验品。在EM2以前还有EM1,均为无托结构。EM2首次将光学瞄准镜代替了机械瞄准具作为步枪的标准瞄具,并且首次采用了提把。
然而由于弹药口径等原因,终究并没有大范围制造和列装。
(一)输出类数据
勘误:开镜时间应该是430ms左右。另外其实我自己测出来射速是545RPM左右,所以实际上击杀效率应该更高一点
曲线图对比(胸部ttk)
16的枪只放了RAM7,只看ttk情况下也就只有它能进入竞争,其次就是M4A1、CR56,但ttk和XM4差不多,已经基本垫底了。再往下就鲜有高爆发的枪了。
至于只放胸部ttk的原因嘛,除了Krig6和QBZ腹部四肢刮痧,EM2只要能打中一枪头或者胸口的话腹部ttk和胸部ttk一样,表中其他枪胸部腹部四肢的ttk是完全一样的。
能看出来EM2的ttk是数一数二的。
(二)后坐力表现
因为这两把新枪的后坐力都太大了,因此不得不把测试条件改为“5m处射击,5m处截图”。
- 纵向对比——无配&满配
左侧无配件,右侧满配。
满配=特务消+特遣队枪管+外勤特务握把+3倍镜+50发弹匣。
整体后坐力其实没变多少,可能10%都不到。不过枪管和握把的水平后坐力修正是很到位的,能看出来更加笔直了。
但说实在的,这枪本身水平后坐力也不大,而且射速慢,可以及时手动修正。所以我个人觉得没必要用这种后坐力控制拉满的配装,实在太沉了。
- 横向对比——EM2&C58&FARA
左中右分别为EM2、C58、FARA。
都是射击50发子弹对应的弹痕(除了FARA最右边那一条弹痕忘了提前扣子弹了,多打了10发)
EM2的三条弹痕都是无配件,C58和FARA的左侧两条为无配件、右侧两条为满配(特务消+特遣队枪管+外勤特务握把+3倍镜+弹匣)。
挑了两个后坐力相对比较大的。
垂直方向的话,EM2显然后坐力是最大的,C58和FARA就依次小一些,但这三把枪的垂直上跳幅度都是属于步枪里偏高的。
水平方向的话,EM2水平后坐力很小,而C58和FARA有明显的后坐力拐点,弹痕更弯。
- 总结:
刚上手的时候会觉得后坐力偏大(实际上也确实偏大)。
但实际上这把枪水平后坐力很小、整体后坐力爬升的速度很规律,没有出现忽快忽慢或者突然拐弯的后坐力,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其实很好压的。
(三)弹药类数据
基础弹容量20发,一般推荐选择第一个弹匣配件40发扩容即可。
解释一下:
战术换弹指子弹没打空的情况下换弹,比如20发还剩10发的时候换弹;
空仓换弹指子弹全打空的情况下换弹,也就是子弹数为0时不得不换弹;
完整动画指开始换弹后准星消失到准星重新出现的全过程;
双切取消指由于COD16引擎原因,可以在子弹数量变化的时候双切(或者也可以按下疾跑
等)取消后摇,一定程度上加快换弹。
对于冷战的枪,一般来说扩容弹匣不改变换弹速度,但也有可能会减慢一丢丢的换弹速度(一般不到0.3s)。至于快速弹匣一般可以加快0.5~1s,快扩最多加快0.5s。
然而快速弹匣一般不够用,快扩减开镜时间很多。所以说性价比不是很高。
(四)机动类数据
- 开镜速度≈430ms
得强调一下,这个430ms的开镜速度是用自带瞄具的情况下。
类似于AUG(不过AUG开镜396ms,稍快一点),EM2裸枪自带1.5倍瞄具,但这两把枪在使用自带瞄具的情况下,开镜速度极慢,而且瞄准稳定性差(即便屏息也还是很差)。
如果加装一个红点的话,开镜速度和oden差不多,大约350ms上下。
- 移速 4.67m/s
不开镜向前走路的速度。
冷战步枪最慢为FARA和EM2的4.67m/s,最快为QBZ的5m/s。
- 侧移速度≈2.8m/s
不开镜向左右走路的速度。
冷战步枪最慢为AK和FFAR的2.81m/s,最快为QBZ的2.9m/s。
步枪都是2.8~2.9的水平,差距不大。
- 开镜移速 2.39m/s
开镜向前走路的速度。
冷战步枪最慢为C58的2.27m/s,最快为QBZ的2.8m/s。
- 冲刺移速 6.38m/s
按下shift冲刺(疾跑)时的速度。如果是双击shift的话是战术冲刺。
冷战步枪中它就是最慢的了,除此之外最慢的为AK的6.43m/s,最快为C58和QBZ的6.88m/s。
总而言之,机动性垫底。(在冷战枪械中)
不过这把枪应该也没人会选择用来打近,所以记得配一把机动性高的副手——冲锋枪或者手枪等。
(五)配件数据
注1:表中数据为冷战步枪的平均值,不同的枪械配件数据会有小范围波动。
注2:“侧移速度”的加成包含不开镜侧向移动的速度加成与开镜时侧向移动的速度加成,即对不开镜和开镜时的侧向移动速度均有相同的加成效果。
注3:“射击时移动速度”包含腰射射击时移速加成和开镜射击时移速加成,即对不开镜和开镜时的射击时移动速度均有相同的加成效果。
注4:对于EM2,弹匣配件依次为40扩容、丛林式、35快扩、50扩容、弹匣夹、45快扩。
冷战同类武器的配件数据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偷个懒放一张平均值的表格。
(六)配置推荐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论如下:
优势:
- ttk几乎冠绝全雄了。全距离最多7枪死,很吓人的数据。也就是说全命中情况下ttk永远不超过700ms(不考虑子弹飞行速度的情况下)。
- 第一段射程内爆头收益高,只要能够命中一枪头部或者胸部,即可做到6枪击杀,即ttk560ms。
- 子弹飞行速度较好。
劣势:
- 开镜速度很慢(使用自带倍镜的情况下)。
- 射速慢导致的空枪惩罚很大,一旦空枪ttk就会增加至少110ms。
- 垂直后坐力偏大。
- 移速、开镜移速等较差。
因此中远距离配装推荐如下:
- 枪口-消音器:略微加快开镜、提升弹速,不嫌沉的话可以上特务消,但其实弹速足够,如果是为了5%的垂直后坐力控制而损失开镜速度有点亏了。
- 枪管-游骑兵:这枪垂直后坐力很大而水平后坐力很小;机动性差、开镜偏慢;全距离7枪死、不吃射程;适合打远而不适合打近。考虑到这几个特点,因此游骑兵枪管就很适合这把枪——拉弹速和垂直后坐力控制,而基本不会减少机动性。
- 瞄准镜-轴臂3倍:虽然自带一个瞄准镜,但是放大倍率有限、开镜很慢,还不如带一个3倍镜,视野好一些、开镜也快一些。
- 下挂-SFOD快速握把:这个握把和外勤特务的加成基本一样,而不会有外勤特务的“降低射击时移速”的debuff。
虽然减少7%的移速,但这个移速指的是不开镜移动的速度,也就是走路的速度,一般要么开镜要么冲刺,几乎用不到走路,所以无需顾虑。
- 弹匣-40发:射速挺慢的,而且会双切的话换弹也还算快,40发弹匣够应付绝大多数情景了。
这么配下来,开镜速度反而比无配件自带瞄具要快很多,弹速1050m/s,打中远距离很合适。
如果不嫌沉,想要追求极致的稳定性和输出能力,那就下面这一套吧:
至于打近就别想了,这枪机动性太差了,近战很吃亏。
冲锋枪——Tec9(通行证31级解锁)
可能是目前冷战枪械中最特别的一把了,可以通过枪口配件分别改装成三连发或者全自动模式。但随着射击模式的改变,枪械的伤害数据也有改变。
(原有的消音器与特务消被取代,分别变为三连发和全自动射击模组)
TEC-9由瑞典国际动力公司的美国分公司英特拉泰克公司所设计的。TEC-9、TEC-DC9和AB-10三个型号都可被称为TEC-9,虽然只有一个型号是根据该名称向市场出售。TEC-9是由廉价的模塑成型聚合物和冲压钢部件所制成。供弹具为10、20、32、50发弹匣或是更大容量的72发弹鼓。
民用版本一般只有半自动,但枪身结构简单,很容易非法改装成连发甚至全自动。也正是简单、便宜、易改装的缘故,常被黑帮等实力青睐。
(一)输出类数据
无论是否改变射击模式,射程都是14m。在冷战冲锋枪中略微偏低了。
单发和连发的ttk表现都不太好,还是主推全自动。
- 单发:
典型的步枪伤害模型——头、胸、其他。
第一段距离内,一枪胸部、四枪腹部或者四肢的组合,伤害249,就差那么一滴血。所以必须要命中两枪以上胸部或者命中一枪头部才能做到5枪击杀,此时ttk570ms还算可以。
但是到了第二段距离,必须要一枪头部、四枪胸部、一枪腹部或者四肢的组合,才能够做到6枪击杀,此时ttk710ms,已经偏慢了。但这种组合也很难实现,因此大概率是7枪击杀,即860ms的ttk。
所以单发也就落地没钱,打打15m内还行。
- 三连发:
最简单的伤害模型——头、其他。
第一段距离内,只要能命中一枪头部,就可做到6枪击杀,即两次三连发毙敌,ttk缩短至600ms。
但是到了第二段距离,必须得四枪头部才能做到两次三连发毙敌——不太现实,因此无论如何ttk都是七八百起步了。
所以也是很疲软的输出表现,用KSP45也比他强。
- 全自动:
重头戏来了。
全自动射速高达990RPM!和CX9差不多吧。
在这个高射速的加持下,尽管伤害略有降低,但ttk非常优秀——第一段540ms,第二段600ms。
(代价是后坐力的大幅增加)
全自动时的ttk对比,曲线拟合来自于truegamedata官网
比较疲软的枪就不放出来了,比如fennec基本逊色于cx9,bullfrog逊色于ppsh,LC10、74u和821差不多等等(不过74u有潜在的胸部爆发优势,理想情况下ttk接近于ppsh)。
全自动的ttk仅在10m内逊色于OTs9和MP5,其他距离都是最好的。一把非常强力的冲锋枪。
所以下文也就主要说全自动的了,半自动和三连发将不再提及。
(二)后坐力表现
因为这两把新枪的后坐力都太大了,因此不得不把测试条件改为“5m处射击,5m处截图”。
- 纵向对比——无配&满配
左侧无配件,右侧满配。
满配=自动枪口+强化重型枪管+外勤特务握把+红点LED镜+48发弹匣。
emmm,配件作用太小了,甚至看不出来,约等于0。
所以这枪打远是不现实了。
既然打近,而且配件作用很小,还不如就不带握把,配件槽留给机动性配件。
- 横向对比——Tec9&Mac10&PPSh
左中右分别为Tec9、Mac10、PPSh。
都是射击48发子弹对应的弹痕(除了mac10最右边那一条弹痕子弹不够,少打了5发)
Tec9的三条弹痕都是无配件,Mac10和PPSh的左侧两条为无配件、右侧两条为满配(特务消+强化重型枪管+外勤特务握把+红点+弹匣)。
挑了冷战另外两个高射速冲锋枪。
Tec9的垂直后坐力比Mac10足足高了一倍还多,不过这两者的水平后坐力都不大(不考虑准星左右反复横跳的话),这一点比PPSh的两个后坐力拐点要好很多。
- 总结:
整体后坐力是冲锋枪里最高的了,连续开火时感觉准星要飞到天上去(有PUBG那味了)。射到半梭子的时候,后坐力爬升速度会变快,感觉有“无形的力量”把准星抬起来。而且配件又几乎没法修正这个后坐力,就只能靠自己的手去压。
所以这把枪就只有强化一下机动性,然后打打近距离这一种思路了。
好在这枪ttk很短、容错率高,一般来说不要一梭子全部泼水泼出去,适当的点射(比如一次射十几二十发,没秒掉的话走个位、换个点然后再输出)
(当然,千万不要把这种高后座的枪和821之类的低后座枪频繁换着用,手感会爆炸的,甚至会出现压枪压过头的情况)
(三)弹药类数据
基础弹容量24发,最高弹容量48发。
全自动情况下48发也只需要2.9s就射空了。弹药管理是门学问啊。
需要注意的是,战术换弹时需要听到“咔哒”一声后,再过几帧画面,才算是子弹换上,而不是看到弹匣插进去就换上了。(我就因为没适应这个,经常过早的双切导致没换上子弹)
(四)机动类数据
- 跑射僵直 100/167ms
分别指冲刺和战术冲刺时按下按键到武器开火的时间。
冲锋枪一般都是117/217,除了mac10的163/284ms和uzi的184/284ms偏慢,bullfrog是100/200ms偏快。
因为枪口模组的作用类似于普通消,加快跑射,因此全自动下的跑射是优于正常值的。
- 开镜速度 200ms
冷战冲锋枪最快为821的167ms,最慢为AK74u和钉枪的229ms。
和MP5一样,几乎刚好200ms,不高不低。但是用了48大弹匣之后开镜速度就是230ms起步了。
- 腰射范围 7.5kPixel^2
冷战冲锋枪除了milano821是个特例5.5kPixel^2以外,其他都是7.5kPixel^2。
- 移速 4.89m/s
不开镜向前走路的速度。
冷战冲锋枪最慢为LC10的4.82m/s,其他都是4.9起步,最快为OTs 9的5.09m/s。
- 侧移速度 2.92m/s
不开镜向左右走路的速度。
冲锋枪都是2.9~3.0的水平,差距不大。最慢为2.91m/s,最快为uzi和821的3.01m/s。
- 开镜移速 3.06m/s
开镜向前走路的速度。
冲锋枪最慢为LC10的2.83m/s,最快为OTs 9的3.38m/s。
- 冲刺移速 6.69m/s
16中最慢的为AUG的6.37m/s,最快为uzi的6.56m/s、MP7的6.57m/s;
17中它就是最慢的了,其次为AK74u的6.72m/s,最快为OTs 9的7.02m/s。
机动性虽然不是垫底,但也肯定是倒数了(在冷战冲锋枪中)。因此配件要注意提升机动性。
(五)配件数据
注1:表中数据为冷战冲锋枪的平均值,不同的枪械配件数据会有小范围波动。
注2:“侧移速度”的加成包含不开镜侧向移动的速度加成与开镜时侧向移动的速度加成,即对不开镜和开镜时的侧向移动速度均有相同的加成效果。
注3:“射击时移动速度”包含腰射射击时移速加成和开镜射击时移速加成,即对不开镜和开镜时的射击时移动速度均有相同的加成效果。
注4:对于Tec9,枪口的普通消和特务消被取代,无论是三连发枪口模组还是全自动枪口模组均具有和普通消相同的跑射速度加成,即-17ms/-50ms,使用后跑射速度变为100ms/167ms。弹匣配件依次为36扩容、丛林式、36快扩、48扩容、弹匣夹、48快扩。
冷战同类武器的配件数据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偷个懒放一张平均值的表格。
(六)配置推荐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论如下:
优势:
- ttk几乎冠绝全雄了。全命中情况下ttk基本不超过600ms(不考虑子弹飞行速度的情况下)。
- 第一段射程内爆头收益高,只要能够命中一枪头部或者胸部,即可做到6枪击杀,即ttk560ms。
- 子弹飞行速度较好。
劣势:
- 垂直后坐力非常大。
- 机动性如移速、开镜移速等较差。
- 射程一般。
因此近距离配装推荐如下:
- 枪口-全自动连发装置:没啥说的,非全自动下的ttk不太行。取代了特务消的位置,虽然失去了射程弹速加成和后坐力控制,但是有着和普通消一样的跑射加成,也有和消焰器一样的隐藏位置效果,还是不算亏的。
- 枪管-特遣队:枪口不能加射程,那么枪管就是唯一的方式了,同时提高一点点侧移速度,代价是损失15%的垂直后坐力控制。
- 镭射-老虎小队焦点:这枪移速、开镜移速、冲刺速度略差,需要拉一下。
- 枪托-SAS战斗枪托:跑射有枪口在了,枪托能提供的跑射加成又很有限,还不如用SAS大幅提高开镜后移速,卡点作战。
- 弹匣-48发扩容:990RPM的射速,36有点不够用,还是更推荐48。
没有选择后坐力控制的配件,这枪垂直后坐力虽然很大,但是水平后坐力不大,整体也比较规律,适应了之后打近距离没啥问题。
不过考虑到这枪全距离ttk都很不错,衰减后也只是多打一枪,射程也不是特别必要,机动性的话有手电筒和SAS枪托加成下已经不错了。
所以综合几个原因,对于习惯不了这个后坐力、压枪有难度的玩家来说,可以舍弃枪管,换成下挂握把,(不过下挂能提供的也很有限)或者换成瞄准镜,优化一下视野。
相对稳定一点的配装大致如下:
吐槽时间:
我是怀疑我们社区跟我有仇,或者负责电力供应的也玩COD。
上次出CX9的那天,停了一整天电。这次13号更新出新枪,14号又断了一天电。很难不让人怀疑是故意的。
还好这赛季除了AMP63弹容量增强,就没有什么平衡性调整了,数据测试、处理、整理写稿,一天能搞定。
0.0
另外我本人也在玩APEX,但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我的错觉,就感觉着,战区一次次的更新越来越贴近APEX了。
首先是冷战出来后大砍子弹飞行速度,比如原本HDR1700m/s的弹速砍到1200;
然后是逐渐把步枪从三段或者四段射程改为两段、冲锋枪从四段射程改为三段或者两段,至于射手步枪和战术步枪有的直接改成不衰减了(APEX就是除了和平、滋崩等特殊枪外,其他所有枪全距离无衰减,貌似也没有最大伤害距离);
这次更新又出了个红色技能,一片甲当1.5片用,但总的甲量上限不变。我寻思这跟隔壁APEX的金甲有点像啊。
看看到后面会不会啥时候出个大电一次性打满三篇甲,或者出个凤梨打满甲的同时回满血。[滑稽]
对了,提一嘴,解包是已经可以找到RAAL的组合包了(官网不知道能不能用代码搞出来)。
不过之前sykov和CX9都是不知不觉放出来的,所以RAAL也没有消息。按规律的话应该是六赛季末(但是那会18马上就来了,不知道会不会太晚了些)
RAAL秃鼻鸦组合包
RAAL的解锁条件是用侦查类瞄准镜杀人,但试了好几次也没加进度,所以目前貌似是不能解锁。
但以前应该有无意间解锁的可能性。所以还是想问问有没有人解锁过RAAL的(在生存模式可以看到解锁条件及进度),如果有的话不知可否借账号一用(仅升级和测试数据用,不会做任何危及账号安全的事情)
最后吐槽一下为什么17这么魔幻。
16换枪管变成全自动就算了,起码也是对枪械内部进行了一定的改装。17加个膛口装置就三连发、就全自动了?膛口装置还能加快跑射?还能加快移速?你家配件附魔了是吧。
还有迷之模型,特遣队枪管写的是4.9‘’(应该是4.9英寸吧),结果模型是最长的,加成也是最高的。反而6.7‘’枪管更短,加成也更小。什么逻辑。
枪管、握把、弹匣,都是增加重量的东西,反而大多不减移速。上个镭射配件还能加快开镜移速真的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再看EM2的枪托小的可怜,就这么一个罩子能加快40%的开镜移速我就想不通。
还有明明是7*43mm的弹药,按道理来说根本没有能共用子弹的。但这玩意的弹匣和FARA的弹匣几乎一模一样。
当然,吐槽归吐槽,乌鸦那么懒,这种细节应该也懒得顾上。而且COD系列魔改也不是第一次了。毕竟是游戏,无论是为了拟真还是为了叠buff,该玩还是得玩嘛。
不过这也让人开始期待和担忧,大锤的18二战能魔改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