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
游戏玩家的必备应用
立即下载
扫码下载小黑盒APP
发现游戏 分享快乐
《使命召唤:战区》&现代战争——CX-9最全数据解析&8.6更新详解

好久不见啊米娜桑,现代战争“消失的第七赛季”中的三把枪之一CX9在北京时间8月4日凌晨1点被乌鸦悄悄咪咪地放了出来。本期为大家带来绝对详细和全面的CX9数据。

蝎式EVO3——from wiki

蝎式EVO3 A1——from kermick

CX9原型为捷克CZ公司的蝎式EVO3 A1型冲锋枪。发射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有20发,30发弹匣,2020年美国马盖普公司为EVO3研发了50发弹鼓。

蝎式EVO A1冲锋枪采用自由后坐式枪机,闭膛待击,结构简单而射击精度比较好。机匣、手枪形握把、前托和折叠式枪托均由聚合物制成,因此重量轻,而且手感舒适。

蝎式EVO A1在机匣顶部有延伸至护木顶部的皮卡汀尼附件导轨,可安装各种光学瞄准装置,该枪自身没有机械瞄具,后备的机械瞄具也是通过皮卡汀尼导轨接口安装上去的。在护木的左右和下方也有皮卡汀尼导轨,用于安装激光指示器、战术手电、前握把和其他附件。枪口安装有消焰器,但具有快速安装/拆卸消声器的功能。

蝎式EVO A1的设计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枪托在不使用时可向右折叠在机匣右侧,根据使用者的不同体格或其他情形(例如穿上厚实的防弹衣),还可伸缩以调整长度。拉机柄位于护木上方,用户可以自由改变拉机柄在左侧或右侧,而且不需要专门工具,只需要花上几秒钟去拆卸护木和改变拉机柄方向就能完成。握把上方左右两侧都有保险/快慢机,可选选择单发、3发点射和全自动。弹匣扣在扳机护圈前端,无论左右手都可操作。

——来自军宅@Captainkermick

游戏里可能比较重要的就是这枪和AUG、MP5、ISO、uzi、M19、Renetti等通用9*19mm手枪弹,日常对局还是很容易捡到弹药的。(尤其最近满地都是CX9)

照常科普一下各种缩写:

ADS:Aim Down Sight Speed,开镜时间;

RPM:Rate Per Minute,每分钟射速;

RPS:Rate Per Second,每秒钟射速;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RoF:Rate of Fire,开火频率,泛指RPM和RPS;

dps:Damage Per Second,每秒钟输出的伤害量;

STK:Shots To Kill,击杀所需命中数;

ttk:Time To Kill,击杀所需时间。(默认为战区满甲250血量,即100血+150甲)



CX-9详细数据

简单评价一下,属于高射速低伤害冲锋枪,对标fennec的话,各方面都比fennec强;对标ppsh和mac10的话,CX9的ttk好一些,但满配机动性会差很多。和MP5、821等不属于同类型的枪,不太好比较。大体可以理解为fennec的上位替代mac10的下位替代

    1. 伤害数据

    这把枪应该是我见过最神奇的枪了——中空弹和普通弹的数据不一样、多人和战区的数据不一样,这都算了,居然连单发和连发/全自动的数据都不一样。这么一来这把枪足足有6种数据。

    注:①多人的普通子弹数据是最早测试的,在多人中一直没变过,17一赛季能捡到的CX9蓝图的数据也是这个。

           ②中空弹的数据在战区和本体是基本一样的。

           ③战区8.4为旧数据,已于8.6被乌鸦进行“加强”。

           ④这破枪是目前唯一一个单点情况下射程变成两段射程的(仅限战区,多人中单发依然是正常射程)。

    单发会莫名其妙变成两段射程,而且在60m开外还会多一滴伤害。

    (考虑到一般不会有人用半自动,所以表格中没写)

    昨天乌鸦“加强”了CX9,实际上把原先的两段射程改为了三段射程(比如胸腹部伤害从24-20改为24-21-19),加强了第二段的爆发,削弱第三段的输出能力。加强了,但没有完全强。

    和主流冲锋枪对比一下的话:

    曲线模拟来自于truegamedata官网

    821是个特例,冲锋枪中唯一一个胸部ttk和腹部ttk不一样的。

    图中为胸部伤害。若命中腹部两枪或者更多的话,ttk会增加约100ms。

    如果忽略821这个特例的话,那么在10-20m的区间,CX9的ttk基本就是最强的了。(满配情况下这个区间拓展至10-30m)

    10m内的输出中规中矩(ots9和mp5的天下),30m外输出较差,而且弹速偏低、打远吃力。

    主要对标fennec、mac10,同属于高射速、高机动、低弹速的冲锋枪。

    • 和fennec比的话,几乎全距离都胜过fennec(10m内差了不到30ms,可以忽略了),而且机动性和续航也更好,因此我更倾向于CX9是加强版的fennec
    • 和mac10比的话,也就13-15m的区间差了一些。但满配情况下两者射程应该是近似的。所以从ttk上来说,cx9是mac10的加强版。但是mac10作为冷战枪械,其配件具有“机动性不减反增”和“叠buff”的特性,所以满配情况下CX9的机动性会逊色于mac10很多

    以冲刺速度为例,无配件时,CX9 6.54m/s,mac10 6.94m/s。

    CX9使用最长枪管(CX-38E或S)+弹鼓+无托后,冲刺速度为5.95m/s。

    而mac10使用最长枪管(特遣队)+弹鼓不减冲刺速度,极限情况下使用巡逻握把+老虎小队聚光灯后,冲刺速度为7.64m/s。

    这差距不就出来了嘛。

    图标中的冲锋枪详细数据如下:

    821因为各种距离都能打,属于万能枪,所以放出来参考。

    像是74u、bullfrog这种近距离爆发差、中距离还行的枪就不放出来比较了(不适合打近,更适合拉满射程和弹速配狙打中距离)。

    PP19、uzi、striker45、KSP45等等拉胯枪就更不说了。


    2.配件数据

    这可能也是最麻烦的枪了,配件数量真的多。最难测的枪管足足有五个,麻了。

    下表的数据均为本人所测试,和后文truegamedata的数据可能存在出入。

    注:①表格中数据不一定为准确值,会存在小范围的误差,等待后续多方求证。

           ②30弹匣和50弹鼓目前几乎不会降低开镜移速,可能为bug,等待后续修复。

           ③所有枪管对后坐力都有控制效果,可能为bug,等待后续修复。

           ④消音枪管有隐藏的“取消子弹曳光轨迹”的效果,游戏内未说明。

    16的配件还是一如既往的相互取舍,debuff很大。

    CX38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枪管了,而CX38E和S在此基础上提升的很有限,另外CX38S多了一个消音效果但开镜慢很多。

    个人觉得,与其带最长的CX38S,省一个枪口配件,却要多用其他的配件来拉机动性,还不如就用CX38+一体消的组合,debuff小很多。


    3.后坐力表现

    • 无配&各种枪管:

    整体是向右上角一点钟方向的,50弹鼓的最后10发子弹几乎没有垂直后坐力,基本都在水平方向抖动(MP5、bullfrog等也有这种不均匀的后坐力)。

    很神奇的是所有枪管都有后坐力控制效果。

    稳定性一般,枪管或者制退器/突击队握把/战术镭射等配件,建议至少带一个进行修正。打近可以应付,不带也行。

    • 无配&满配:

    满配=最长枪管+突击队+战术镭射+弹匣+瞄准镜

    整体来看满配也没有减少很多后坐力,但是子弹密集很多,稳定性很不错。

    不过考虑到弹速慢,这枪的使用场景一般是近距离,这样的话稳定性有点溢出。所以说,可以,但没必要

    总结一下:

    除非是打很远的距离,否则后坐力控制只需在枪管/制退器或补偿器/下挂握把这些选其一即可,不然的话机动性太差了。可以满配,但没必要。


    4.换弹及时间

    解释一下:

    战术换弹指子弹没打空的情况下换弹,比如20发还剩10发的时候换弹;

    空仓换弹指子弹全打空的情况下换弹,也就是子弹数为0时不得不换弹;

    完整动画指开始换弹后准星消失到准星重新出现的全过程;

    双切取消指由于COD16引擎原因,可以在子弹数量变化的时候双切(或者也可以按下疾跑

    等)取消后摇,一定程度上加快换弹。

    1000的射速,50弹鼓差不多3秒钟射完,换弹2秒。对比一下的话,fennec射空弹匣2秒出头,换弹却需要3秒。

    基础换弹速度挺快的。另外类似于MP7和ISO,空仓甩弹匣的那一下很爽。

    如果是交战频率高或者的情况下(比如装卸货场)还是带个快手好一些,完整动画大概1.5s。


    5.其他数据

    以下均为基础数据,即无配件时的数据。

    机动性部分的数据参考自油管truegamedata(因为人家的数据更加完整)。

    • 子弹速度 350m/s

    冲锋枪的较低档,最低为fennec的217m/s,最高为P90的605m/s。

    很慢的子弹速度,即便是最长的CX-38E加上一体消之后,弹速也才650m/s左右,没比步枪的无配件600m/s高多少,打远挺费劲的。

    倒是17冷战的冲锋枪,第四个弹速枪管最高有80%的弹速加成,加上特务消25%的弹速加成,理论最高弹速为350*(1+80%)*(1+25%)=787.5m/s,属于很不错的了。

    • 跑射僵直 117/217ms

    分别指冲刺战术冲刺按下按键到武器开火的时间

    冲锋枪一般都是117/217,除了mac10的163/284ms和uzi的184/284ms。

    • 开镜速度 172ms

    冲锋枪最快为821和uzi的167ms,最慢为AUG的238ms。

    挺快的,可惜用了50弹鼓之后开镜速度就是210ms起步了。

    • 腰射范围 5.5kPixel^2

    冲锋枪最小为ISO的5.4kPixel^2,冲锋枪最大值7.5kPixel^2。

    腰射幅度仅次于ISO,范围挺小的,即便是长枪管下也能用来应付近战。

    • 移速 4.98m/s

    不开镜向前走路的速度。

    冲锋枪最慢为P90和PP19的4.807m/s,最快为mac10的5.08m/s。

    这个16的枪就没法跟17的枪比,17的枪几乎都是5m/s起步。

    • 侧移速度 2.92m/s

    不开镜向左右走路的速度。

    冲锋枪最慢为2.91m/s,最快为uzi和821的3.01m/s。

    冲锋枪都是2.9~3.0的水平,差距不大。

    • 开镜移速 3.35m/s

    开镜向前走路的速度。

    冲锋枪最慢为AUG的2.47m/s,最快为mac10的3.36m/s。

    基本是最好的一档了,自然也是16的枪中最好的。

    • 冲刺移速 6.54m/s

    16中最慢的为AUG的6.37m/s,最快为uzi的6.56m/s、MP7的6.57m/s;

    17中最慢的为AK74u的6.72m/s,最快为mac10和821的6.94m/s。

    这个就不得不提一下了,16最高的冲刺移速还比不过17最差的。

    更何况,16的枪管、弹匣配件会大幅降低移速,只有无托和短枪管可以提升移速;而17的枪管、弹匣并不会降低移速,反倒可以用下挂(如斗殴者、巡逻握把)、镭射(如老虎小队)提高移速。

    此消彼长之下,16的枪冲刺速度有时连6m/s都保不住,而17的mac10、821理论上可以叠加到7.64m/s的冲刺移速(小刀和空手是7m/s出头的样子)。

    一句话,16的配件是相互取舍(比如机动性和射程弹速的取舍),但17就是简单的叠buff。

    很不甘心,可惜现代废物就是废物,CX9并不能让现代废物翻身。





    战区配装

    配装思路

    很简单,就三条:

    • 首先射速非常快,50弹鼓是必带的了。
    • 其次射程和弹速不足,枪管也肯定是必带的了(最次也得带个一体消)。
    • 尽管CX9作为16冲锋枪中机动性数一数二好的枪,但由于长枪管和弹鼓的debuff较大,因此其他配件在机动性不能损失过多。

    配装推荐

    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枪管的选择。

    另外再强调一下,配装没有最优解,只有相对更合适的配置。请根据个人打法与技术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 先来一个最中庸的配装,适用于中距离

    尽可能什么都照顾到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

    CX38枪管是正面加成里副作用最小的了,射程和弹速提升比最长的枪管也差不了太多。如果要用最长枪管的话机动性就很差了。

    没有用握把,主要还是机动性的问题。

    配下来,开镜速度约230ms,跑射104/183ms,移速4.63m/s,冲刺速度6.08m/s。开镜移速3.34m/s,基本不变。这样下来的机动性可以接受。

    射程拉到了0-18-30的水平,30m内的表现都很好。

    子弹速度刚过600m/s,中距离够用了。

    战术握把其实就是斑点外皮,同时提升开镜和跑射——只想要开镜的话可以换成战术镭射;只想要跑射的话可以换成5毫瓦。

    需要更近的打击能力可以把枪管去掉,带个5毫瓦;

    需要更远的打击能力可以把侧握把和枪托换成镜子和战术镭射,握把也可以,但不推荐,在冲锋枪上性价比有点低。

    • 中远距离(不推荐)

    没啥说的,叠最远的射程和弹速,后坐力控制方面也尽量拉满了。

    配下来,开镜速度约285ms,跑射117/217ms,移速约4.45m/s,冲刺速度约5.84m/s。开镜移速2.68m/s,还是比AUG快(AUG:你礼貌吗)。

    极限射程0-18-30,覆盖整个30m区间。

    极限弹速650m/s,提升有点小。

    所以一般是不推荐最长枪管+突击队的,性价比没那么高。


    • 中近距离:

    基本就是全叠腰射了,在不损失射程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机动性。

    yysy,这枪全叠腰射非常好用,20m内都可以自信腰射。

    配下来,射程0-14-24,弹速420m/s。

    开镜速度约205ms,跑射108/188ms,移速约4.8m/s,冲刺速度约6.3m/s。开镜移速3.37m/s,比基础快了一丢丢。

    战区一般不推荐用短枪管,debuff太大了,本来射程就不高不低。

    CXFR无托的机瞄视野不错,但是非常抖,垂直后坐力和水平后坐力都偏大,压不住可以换CXFA骷髅托。

    垂直类握把能提供很不错的后坐力控制效果,同时不会降低过多机动性。

    如果是很强调机动性或者喜欢开镜打的xd,建议把佣兵握把换成特种兵握把,不减移速,开镜移速接近3.5m/s,很高了。





    本体配装

    本体不是大战场的话我一般懒得带消音,中小图可以用一个一体消拉射程,小图就直接不装射程配件或者短枪管都可以。

    本体打远距离还是有点吃力的(还好远射任务只有30个,而且要求不高,20多米就算远射了)。

    如果要打很远的话就还是上面最长的那一套,反正射程和弹速拉满就是了。

    • 通用配装:

    个人最喜欢的一套吧。

    射程0-16-28,弹速510m/s,够用了。

    开镜速度约190ms,很舒服。跑射104/183ms,移速约4.63m/s,冲刺速度约6.08m/s。开镜移速3.34m/s,基本不变。

    38E和38S太沉了,如果能适应的话也可以用。

    CXFA相当于骷髅托,同时提升开镜速度和开镜移速,很香。

    CXFR相当于无托,抖得厉害,不是很推荐。一定要用的话记得带个垂直类握把,除非你是百米压枪一个点的大手子。


    • 小图配装:

    除了弹鼓,其他全是加机动性的。

    短枪管二选一即可,仅适用于货场之类的小图。

    枪管也有隐藏的10%后坐力控制效果,小图够了,不用带下挂了。

    压的住枪可以考虑用无托,机动性会更好。


    • nate配装:


    肝迷彩中的nate:一脸冷漠

    虽然是无托,但人家一样可以拿来打地面战争。

    其实就是最常见的思路,最长枪管+最短枪托,战术镭射补稳定性,垂直握把补后坐力控制。

    不过并不是很推荐这种无脑搭配,没有什么特色:

    最长的枪管CX38S机动性比CX38差很多,加成倒是没多多少。而且CXFR无托太抖了,还是CXFA更适合一般玩家。


    • 9mm中空弹娱乐玩法:

    仅从数据上来看的话,fennec毋庸置疑是理论上最快秒人,CX9的致死率较高,striker就比较一般。而且CX9存在着26m内上半身一个三连发直接秒杀的可能性。

    实战感觉和renetti轻型板机三连发的手感有点类似(所以我副武器带的也是这个),射速快致死率高,小图架点很舒服,运气好的时候一个三连发把人秒杀的感觉很爽。

    不过也有几个问题很明显:

    • 首先是12发子弹不够用,点四下就没了,换弹速度也不够快,出生续航48发也不是很够打,中空弹在战场上是完全找不到可以共享的弹药,也就弹药箱可以补充36发。总之续航非常堪忧

    经常玩着玩着就全局renetti了,建议改为“从空尖弹入门到副武器精通”。

    • 正面遇敌时胜率不高:一旦一个三连发没有打死,很有可能来不及点下一次三连发就被对面反杀了。一般来说最多打出两个三连发,还是打不死那就只有被打死了;
    • 较远距离时命中率低:由于弹速和后坐力缘故,三连发很难做到全中,移动靶就更不用说了,理论上两次三连发秒人但实战并不容易做到,甚至一梭子都打不死然后死于换弹。
    • 只适合卡点作战,对单打独斗或者比较激进的玩家来说非常不友好:续航和弹速的劣势决定了哪怕算上副武器也很难同时面对多个敌人,正面交战又不容易打过,所以基本只能卡点作战了,而且一定程度上吃队友的配合。

    言归正传啊,娱乐毕竟是娱乐,习惯了空尖弹的打法之后还是很开心的。如果是为了杀人或者做任务肝皮肤,不建议玩空尖弹,容易心累。

    和fennec、striker45的空尖弹类似,9mm中空弹也是主要架点、卡点作战,基本都是开着镜走路。空尖弹配装也类似。

    最长的消音枪管保证最大射程和弹速,以及消音的隐蔽性;

    特战兵握把在不减少机动性的情况下降低后坐力;

    中空弹+CXFA骷髅托提供非常好的开镜移速,接近3.5m/s;

    全息镜保证比较优秀的视野,同时现代战争中所有高于1倍镜的瞄准镜都会提供小幅度的后坐力控制效果。







    8.6战区更新详解

    CX9的更新前面说过了,就不提了。

    Krig 6

    • 下半身伤害倍率从1.1降低至1
    • 最大伤害距离从1500降低至1400

    无后座“激光”武器排行榜

    虽然表面上只砍了腹部伤害,但是这一刀还是很致命的。

    考虑到胸部的判定面积比腹部小很多(而且有时候大腿部位也会算作腹部),以及远距离下坠的因素,对于Krig6这种远距离枪械来说,很多时候命中的位置都是腹部或者四肢,想打中头部和胸部并没有那么容易。

    一句话说,就是Krig6引以为傲的“高容错率”没了。(这方面比不过m13和grau556)

    现在从ttk角度而言,QBZ的表现比Krig6好那么一丢丢,差距不大,不过射程短了7m

    821后坐力很小,而且也是“头-胸-其他”的伤害分布,所以一并放到了表格里面。

    这种情况下推荐用第四个枪管+特务消,这样下来弹速800m/s左右,打远很不错。

    最大伤害距离我也不清楚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怎么测试。但应该影响不大。





    嘛,没想到一鸽就是一个月过去了,也算是失踪人口回归。本来昨天应该能把攻略搞完的,但是没想到这个CX9居然总共有6个版本的数据,单发的射程还不一样得单独测试,就很离谱。还好不同情况下配件的加成是相近的,可以只画一个表格(不然这么多配件画6个表格真的会累死人的)。

    另外感谢一下@浅子漠雨 在测试过程中的大力支持。

    既然sykov和CX9都相继出来了,按顺序下一把RAAL MG(.338子弹轻机枪)大概率会在六赛季的末尾出来。

    正好想问问有没有盒友之前解锁了RAAL MG的,如果有的话可否借账号一用?

    (主要用途是升级然后测数据,不会做任何危害账号安全的事情)

    这个ttk理论上还是挺离谱的,进战区大概率会挨刀

    #使命召唤##使命召唤 战区#

    展开阅读全文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评论区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