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
游戏玩家的必备应用
立即下载
扫码下载小黑盒APP
发现游戏 分享快乐
《使命召唤:战区》第四赛季更新详解&新枪评测&配置推荐(数据分析向)

#使命召唤##使命召唤 战区#北京时间6月17日下午1点,使命召唤战区更新了第四赛季(相比于以往的二三十g,这次只有十几个g,乌鸦偷懒石锤。不过其实十几个g放到其他游戏也不小了)。

先吊个胃口,几把新枪都非常强,枪管的改动使得17的枪更稳,将会是本赛季的热门。

本篇依旧是长篇,数据分析的部分会很多,懒得看的可以按下面目录酌情跳过。

(本帖数据主要来自个人测试,部分整理自外网truegamedata等人;更新内容翻译参照的是TD黄瓜《使命召唤:战区》第四赛季 更新公告(持续更新)

还是先科普一下各种缩写:

ADS:Aim Down Sight Speed,开镜时间;

RPM:Rate Per Minute,每分钟射速;

RPS:Rate Per Second,每秒钟射速;

dps:Damage Per Secone,每秒钟输出的伤害量;

STK:Shots To Kill,击杀所需命中数;

ttk:Time To Kill,击杀所需时间。(默认为战区满甲250血量,即100血+150甲)


目录

一、更新内容详解

  1. 枪械数据改动

  2. 配件数据改动

二、新枪数据分析

三、当前版本推荐配置


枪械数据改动

按顺序一个个来说。

1. CR-56 AMAX

  • 上半身伤害倍率从1.2降低至1.1

MW曾经的王者,又一次被削弱了。以前的CR56爆发过强,分别削过头部伤害和腹部四肢伤害,现在轮到胸部伤害了。

    数据对比如下:

    很久以前的旧数据


    新版本数据

    削废了吗?不至于。但目前CR56的ttk表现已经不如RAM7了。

    2.Groza

    • 最低伤害从18增加至23
    • 上半身伤害倍率从1.1增加至1.2
    • 下半身伤害倍率从1增加至1.1
    • 最大伤害距离降低12%

    曾经最靠近FFAR但却被FFAR的光芒掩盖的枪,之后随着FFAR同时削弱,变为垫底枪。强力枪的削弱和这次更新让Groza重新变为还不错的枪。

      基础数据:

      从ttk角度而言,和削弱后的CR56差不多。机瞄视野优异,射程虽然削了12%,但还是可以考虑中近使用的。需要注意这枪射速略快、稳定性较差、四肢刮痧。

      不过,随着枪管的改动(后面会提),Groza的最后一个枪管“CMV军事规格”虽然失去了独特的“增伤”效果,但后坐力控制的加成使得Groza更稳定了,因此实战表现可能会更好一些。


      3. FN SCAR 17

      • 颈部伤害倍率从1增加至1.5
      • 上半身伤害倍率从1增加至1.2

      颈部伤害倍率增加,相当于扩大了爆头判定(打到脖子没打到头但是有着爆头的伤害)。由于脖子判定范围很小,一般可以忽略掉。重点在于胸部伤害倍率的增加,使得SCAR这把枪现在和16的AK几乎平起平坐。

      基础数据:

      ttk来看,SCAR和AK(7.62)胸部的爆发还是可以的,而且射程不是很影响ttk。但腹部和四肢刮痧,而且由于射速慢,导致空枪惩罚高(也就是空一枪,ttk变化很大)。所以比较适合拉枪跟枪比较好的玩家。

      另外提一嘴,16的AK的5.45子弹改装之后,中近距离ttk优异,可以考虑使用。


      4. XM4

      • 颈部伤害倍率从1增加至1.5

      同上,颈部伤害倍率增加,相当于扩大了爆头判定,由于脖子判定范围很小,一般可以忽略掉。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还是蛮强的,就是射程比较短。另外水平后坐力较大、跳枪严重(后面讲枪管的时候会提到),直观感受就是这枪很“抖”,如果能适应的话还是很不错的枪。(有点类似RAM,不过RAM的后坐力是向左的,而且子弹更密集一些)


      5. AUG

      • 上半身伤害倍率从1增加至1.1
      • 最大伤害距离增加10%

      aug这枪吧,第一段射程还好,往后ttk极差。而且本身开镜速度和移速都是冲锋枪中很差的。

      我昨天下午测试了9mm和5.56两种弹药,得出的结论都是伤害没变。射程也几乎没变。目前在等待后续测试和其他up主的数据更新。

      • 基础数据:


      6. Bullfrog

        • 机瞄位置调整

        改了,但不明显,主要是连续开火时的照门不会特别挡视野(手里没存以前的图,所以没办法发图给大家对比)。

        基础数据:

        这枪之前分析过,和ak74u都属于超过15m就刮痧的枪,除了机动性,其他不如PPSh。


        7. KSP45

        • 最大伤害距离增加16.6%
        • 四肢伤害倍率从0.9增加至1

        这改动也是基本没啥变化,你用吗?反正我不用。

        基础数据:

        (这个三连发的ttk计算方法有问题,但是不重要,大家只需要知道这枪拉胯就行了)


        8. Milano 821

        • 最大伤害从34增加至36
        • 最小伤害从25增加至30
        • 最大伤害范围增加23%
        • 上半身伤害倍率从1增加至1.2
        • 下半身伤害倍率从1增加至1.1
        • 四肢伤害倍率从0.9增加至1

        (你看这么多条更新内容,肯定是咸鱼要翻身了)

        基础数据:

        翻身了吗?翻了。强吗?一般。目前821的强度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优势:机动性非常好,移速很快、开镜很快、腰射散步很小、准星回正速度很快。后坐力非常小,而且加强之后射程只有一次衰减,子弹很够用,这把枪甚至可以装3倍镜打远距离。

        劣势:由于扳机延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拉枪的手感,也拖低了ttk。另外就是射速慢导致的“空枪惩罚”很大。以及四肢刮痧,换弹2.2s有点慢。

        简单说的话,是一把比LC10更好的中远距离冲锋枪,也能兼顾近距离,可以搭配轻狙。但如果是搭配步枪或者机枪的冲锋压制流,还是PPSh的表现更好一些。

        另外这把枪更加适合萌新玩家和普通玩家,机动性高、后坐力小,很好上手。对于进阶的高手玩家而言,这把枪的爆发不足。


        9. PP19 Bizon

        • 最大伤害从34增加至35
        • 四肢伤害倍率从0.9增加至1

        基础数据:

        旧数据

        新数据

        从四段射程变成三段射程,且四肢伤害略有提升。但远距离反而更刮痧了,还是不行,除了弹容量大一无是处。


        10. DMR14

        • 后坐力降低

        降了,降的不多。

        基础数据:

        目前的DMR可以考虑打近,打远就算了,射程仅有19m,而且子弹速度太慢,后坐力虽然变小了点但远距离还是很难压的住。


        11. M82

        • 子弹速度增加7.7%
        • 上半身伤害倍率从1.1增加至1.25
        • 下半身伤害倍率从1增加至1.15

        狙击枪的子弹速度数据放在后面一起说。

        原先的伤害是头250-胸112-腹102-四肢102,现在是头250-胸127-腹117-四肢102

        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加强之后能做到满甲两枪胸必定击杀。只不过之前M82砍射速砍得厉害,依然不算很强。


        12. Swiss K31

        • 基础瞄准镜视野改善
        • 基础瞄准线更新

        现在开镜之后,看起来更接近98k了。


          13. Streetsweeper

          • 最大伤害距离减少24%
          • 第二段伤害距离降低18%
          • 第三段伤害距离降低7%
          • 移动速度降低1%

          基础数据:

          上面是旧数据,下面是新数据。伤害为一次满喷的伤害。

          很显著的削弱,原先的射程是0-2.5-4-7-21(无配件情况下,21m外弹丸不会造成伤害),现在是0-2.5-3.3-6.5-16。一句话,就是需要喷更多次才能击杀。

          (我在考虑以后单独开一期来讲霰弹枪的机制,由于涉及到弹丸数量判定等等,所以喷子的数据梳理起来有点麻烦)


          14. AMP63

          • 最高伤害从30增加至33
          • 第二段伤害距离增加14.3%
          • 上半身伤害倍率从1增加至1.1
          • 四肢伤害别率从0.9增加至1
          • 爆头伤害倍率从1.4降低至1.3

          基础数据:

          数据如表,依然很差劲。除了机动性,其他全部逊色于sykov。


          15. 弹道小刀

          • 子弹速度增加25%
          • 颈部伤害倍率从1增加至1.3
          • 上半身伤害倍率从1增加至1.23
          • 移动速度增加1.3%

          这个东西比较玄学了,“子弹速度”很不好测,但增加了肯定是好事,比飞刀好使。

          如果记得没错的话,弹道小刀的伤害应该是200整。那么头部肯定一刀击杀;颈部伤害260,也是一刀击杀;胸部伤害246,很微妙的少了4点伤害;腹部四肢依然是200伤害不变。




          配件数据改动

          2倍镜的视野改了,这个就不拿出来聊了,上一期说过倍镜的大概视野。

          其他就只有冷战枪械狙击枪、步枪、轻机枪的枪管数据改了。不过相信后面随之而来的也会改动冲锋枪、战术步枪等。

          狙击枪枪管

          略微加强了战斗侦查枪管对弹速的提升,加成比较小,原来该用啥现在还用啥就行,目前狙击枪的弹速数据如下:

          (配装相同,均为缠绕消音器+战斗侦查枪管)

          (表中开镜时间数据来自JGOD,其余数据来自truegamedata)

          步枪&机枪枪管

          改的方向更靠近16的枪管,思路都是用机动性换取射程、弹速和后坐力控制属性。

          • 枪管&消音属性:

          注意,表中的数据为平均值。不同的枪实际加成会有一点差异(上下浮动3-5%左右),比如AK的击杀枪管射程加成有40%,但FFAR的击杀枪管加成只有33%。

          虽然枪管现在减开镜速度和开镜移速这些,但是不减移动速度,还是比16的枪管更强。

          大家最关心的应该是后坐力控制的加成吧。下面放上冷战主流步枪和机枪的后坐力弹痕图。

          注:测试环境为10m射击、5m截图。图中左侧为无配件,右侧为普通消音+最后一个枪管+外勤特务握把+3倍镜+45发弹匣(FFAR为50发)

          FFAR

          Groza

          XM4

          AK

          Krig6

          FARA

          C58

          stoner


          MG82

          正好顺便分析一下这些枪的后坐力表现。

          • 总体后坐力大小:这个直接看图就行,越高,垂直后坐力越大;越宽,水平后坐力越大。比较极端的枪,比如XM4,垂直后坐力较小但水平后坐力较大;比如MG82,垂直后坐力很大但水平后坐力极小。
          • 后坐力稳定:主要体现在子弹在红线附近随机分布的程度(红线为后坐力骨架,即大致后坐力走向)。分布的越散,代表这把枪的稳定性越差。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枪本身的后坐力大小和稳定性、准星的晃动幅度等等。比较差的有stoner和C58,子弹在红线左右随机跳动的比较厉害。
          • 跳枪:主要表现在前5-10发后坐力较大,随后后坐力变小或者方向发生改变。比如FFAR的前10发、Groza的前5发、XM4的前5发、AK的前10发等等。
          • 拐点:主要表现在弹痕图上明显出现的后坐力方向改变点。一般来说,拐点越少,枪越容易控制。除了C58的后坐力骨架很圆润、stoner和mg82整体后坐力方向变化较小以外,其他枪都有至少一个非常明显的后坐力拐点,尤其是XM4可能存在四五个拐点。

          总之,从后坐力弹痕图可以发现,经过枪管修正之后,后坐力表现比较好的有Krig6、FARA、C58、stoner、MG82,这些都很适合中远距离





          二、新枪数据分析

            1. C58突击步枪——高伤害低射速稳定致死的强力步枪

          (1)伤害数据:

          把这些大威力步枪放在一起看的话,很明显C58的ttk表现是数一数二的。

          最接近的是FAL,两把枪的dps和ttk都很接近。虽然ttk略逊于AK(冷战),但考虑到弹容量、后坐力等因素,C58当之无愧的是目前最强的大威力步枪

          (2)其他数据(来源于truegamedata)

          • 开镜速度292ms,有点慢,最好用配件拉一下。
          • 移速4.78m/s,在步枪中算是很不错的(和grau556差不多)。
          • 换弹时间2s,在步枪中也算是很不错的(总比FARA3.2s的换弹时间要好得多吧)。
          • 弹容量25-45-55,基础25发,可扩容至45或55发。射速慢,所以子弹很充足。

          • 后坐力在上面枪管提到了,垂直后座和水平后座都不算大,但相邻子弹之间随机跳动的情况有点严重(就是有可能左打一发右打一发),至少需要通过长枪管和握把其中一个的水平后坐力控制属性来弥补一下。

          左边无配件,右边普通消音+特遣队枪管+外勤特务握把

          总结,是一把非常强力的大威力步枪,且续航很足。唯一缺点在于后坐力稳定,其他方面都是步枪中名列前茅的,完全可以代替CR56的王者地位(并且使得其他大威力步枪都逊色了不少)。


            2. MG82轻机枪——高射速低伤害瞬间秒杀的版本答案

          (1)伤害数据

          MG82的数据和MG34非常相像,dps和ttk都很接近,都属于高射速高爆发的枪。即便是考虑了67ms的扳机延迟,这两把枪的ttk依然是530或者600ms的级别。dps500左右,和ASVAL同属于最高的dps级别。

          但很不公平的是,MG82的机动性(开镜速度、移速、开镜移速等)和弹容量都比MG34好很多,射程更远,后坐力也更加可控。因此几乎是全面碾压的。

          (2)其他数据(来源于truegamedata)

          • 开镜速度346ms,和RPD、FINN、H26等枪差不多,都有着机枪中名列前茅的开镜速度。
          • 移速4.59m/s,机枪除此之外最快的stoner也才4.48m/s,而步枪中最慢的oden就刚好4.59m/s。
          • 换弹时间6.77s,是所有弹链供弹的轻机枪中换弹最快的。
          • 弹容量100-125-150,基础弹容量100,可扩容至125或150。
          • 后坐力在上面有提到,射速较快、垂直后坐力较大,这个可能需要多适应一下。然而它的水平后坐力非常小,而且不存在跳枪。虽然每隔15-20发会有一个向一点钟方向的拐点,但是偏离的方向很小,很容易修正。

          左侧无配件,右侧普通型+特遣队枪管+外勤特务+3倍镜

          总而言之,MG82同时拥有着oden的机动性、超越MG34的秒杀能力、近乎垂直且非常密集的后坐力表现,远远超出轻机枪该有的强度,太强了,强的超模。(目前乌鸦已说明将会削弱,盲猜ttk和机动性至少砍其中一个)


            3. Neil Gun射钉枪——威力强大的整活神器

          射速是真慢,伤害是真高。

          • 优势:射程大概是15m,在这段距离以内,ttk比sykov全自动双持都要快,就是秒人的神器。15m外伤害衰减的有点厉害,但ttk依然不错。
          • 缺陷:开镜速度比较慢,机瞄也很阴间,腰射散步很大,弹容量只有20发,换弹较慢,无法改装配件。而且弹速实际上应该不到200m/s,是硬伤,打20m外的目标就得预判了。

          如果这把“枪”能改装,或者只占副武器槽位,那绝对是人手必带的近距离枪械。

          至于这把“枪”的机制,很有意思。射出的不是子弹,而是钉子,但却有着子弹的曳光效果(就是飞出去的钉子能看到火焰轨迹)。而这个钉子能钉进泥土和水泥地,却钉不进木板,另外也钉不进钢板,没有钉进去的钉子会像弹壳一样散落地面,随后钉子会像蘑菇一样慢慢变小,然后消失。

          水泥地都能钉进去

          木板反而弹开了

          钉子散落在地上,随后变小消失

          土地

          木板

          钢板





          当前版本配置推荐

          以C58和MG82为例,其他17的枪也是同样的配法。配装没有绝对,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修改

          中远距离:

          枪管数据改了之后,目前17的中远步枪配枪思路和16步枪一样。

          • 如果觉得沉的话可以把枪管换成第四个只加弹速的游骑兵枪管(因为远距离目标比如50m外,就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步枪的射程,这种情况下弹速比射程更重要)。
          • 如果觉得后坐力仍然偏大的话,就把枪口换成换成特务消音,毕竟特务消还有5%的垂直后坐力控制。
          • 另外“滞空弹力外层”侧握把会加“瞄准稳定度”,虽然加的不多,但的确能改善C58的后坐力随机跳动。只不过可能没有配件拿给侧握把了。

          需要更大的弹匣就把侧握把换掉,但这个机枪的弹匣收益相对比较低

          推荐搭配波波沙或者喷子或者双持手枪等在近距离有较高爆发的枪。

          普通消音和斗殴者加机动性,5毫瓦加腰射,特遣队枪管加射程和弹速,觉得抖可以换成外勤特务握把+膛线枪管

          中近距离:

          如果是中近距离的步枪,枪管建议选择第五个加射程的枪管。对于中近距离的战斗,基础的600弹速已经足够,用普通消音稍微拉一下弹速即可,顺便和劫掠者枪托一起增加跑射。

          另外击杀枪管不会减开镜移速,而劫掠者枪托可以加开镜移速,这一点对于近距离战斗来说很重要。

          能适应机瞄的话可以把瞄具配件换成外勤特务握把进一步降低后坐力,或者换成侧握把加快开镜速度等。

          机瞄比较好的枪可以考虑把瞄准镜换成下挂或者侧握把

          由于MG82在机枪中非常出色的机动性,也可以多上几个机动性配件,打中近。

          其他枪没啥变化,该用啥就用啥吧。




          最后提一句,乌鸦真的是干啥啥不行,bug第一名。

          这次更新之后,FINN LMG的逆火枪管又双叒叕失效了。

          680的握把又出现了穿模bug,弹匣也是一发一发换弹。

          16的巡弋飞弹也无法加速。其他bug敬请盒友补充。


          一拳敬乌鸦

          一拳敬自己

          握把消失术



          至于T组倒是很良心,买了17的都可以免费领取二次元LW3。(狙击镜还有小细节)这财富密码算是让T组掌握了啊。


          卡哇伊的小姐姐镀膜

          防尘盖上也有Q版头像

          展开阅读全文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评论区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