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猫是一部很有争议的作品。虽然我游玩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一些不适,但还是深深的被其魅力所折服。这部gal的剧本所展现出来的野心非常大,作者也出产过寒蝉鸣泣之时这样佳作,并非平庸之辈。但可惜的是,即使海猫几乎可以说是榨干了龙骑士的才华,海猫最终还是可能只是表现出了剧本潜力的八成左右。然而对于这样级别的作品,如果作者的表达能力无法完全驾驭,那么面对于期望已经达到巅峰的读者们来说毫无疑问是灾难性的。差那么一点,就是成王败寇的差别,这是海猫被埋没重要原因。
但即使是不完全体的海猫,作为龙骑士的巅峰作品,其综合素质还是非常强悍的。却因为其争议性经常被后人忽视,特别是批评空间上才七十多分,个人体验来看还是bgm的8.5分左右比较符合实际,这部作品是不输很多90点看台作品水准的。
仅仅是悬疑氛围的塑造,比如碑文杀人,暴雪山庄式的孤岛,还有媲美寒蝉的配乐,都非常优秀。
整个海猫的故事分为八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有五十万字左右,所以海猫的总文本量恐怖的达到了四百万字!两倍于我之前推过的最长类的白色相簿2和rewrite。但更恐怖的是每个篇章在人物,地点,结局都大致限定的类轮回系作品中,都不重复的让人感到非常有趣,这是我觉得龙骑士强悍笔力的体现。
海猫有龙绘版,萌化语音版和漫画以及动画,动画很烂不建议入坑萌化语音版和漫画都适合入手,龙绘般画风问题新人可能难以接受,但我个人就是龙绘入坑,前期体验也很不错,坚持到了第五章,被亢长的魔法术语劝退转入的漫画。漫画也很棒,特别是最后两个篇章,把握到了颜艺的精髓。
在其本土网站评分不佳的海猫,意外的在欧美以及中国地区的相关网站上口碑都相对不错,一部分玩家钟爱的原因就是倾服于其的文学性,甚至有狂热者将其与曹雪芹的《红楼梦》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相比较,其真假暂且不提,但个人游玩的时候,能感受到很多通俗文学甚至传统文学著作影子。整体故事的框架,也是致敬了著名推理小说《无人生还》,如果有莎婆的书迷,一定会对第一章结尾处的漂流瓶会会心一笑。
除此之外的是,在人物以及故事的展开上,虽然有很多模板标签化的“二次元属性”。但随着剧情的展开基本都会作为利用刻板印象来反转的元素,所有的人物都非常的复杂立体,虽有闪光点但不讨喜的地方也非常多,人物的性格独白会随着其身份立场而转换,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重复也不会“德不配位”出现“身体是个高中生,心灵确是大叔”这样猎奇的角色塑造。而且剧情高于人物,人物服务于剧情而非根据人物来确立故事。这些点都是在商业化严重的二次元作品中少见,而在传统文学中经常出现的点。
不过这些虽然能提升作品内涵的上限,风险很大,虽然如果处理得当的作品能一举成为内涵和传播的很好的神作,但如果驾驭不了就会让人厌倦无聊。龙骑士在这些点上的处理虽然不能说是非常出色,但也很不错,仅仅是作为一部家庭伦理剧,海猫鸣泣之时都有很高的可欣赏性。
1右代宫家的百年孤独
右代宫一家和百年孤独中羊皮纸上的悲剧一族有很多相似点,其中最让人揪心的,便是即使互相之间有血缘关系作为纽带,但彼此间的隔阂却也没能因此减少,甚至于正因为是血亲所以恨之更切。
“ 世界上的好人和坏人都是很少的,大家都是普通人,关键时便会露出獠牙,因此不能掉以轻心。 —夏目漱石”
游戏的前期用了挺长的一段篇章来描绘右代宫一家人之间,“父慈子孝 齐乐融融”的美满场面,以至于我初始都想象不出发生凶杀案的相互指正的场景,但以右代宫家主金藏的出现为转折点,在争夺遗产时四个兄弟姐妹们互相的拆台算计彻底撕下了右代宫一家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整个转折过程非常的自然,工于心计的算计和前面慈爱和谐的氛围过渡时没有一丝维和之处,感情在利益面前的无力感比离奇恐怖的死亡更让人感到绝望。
右代宫一家是被诅咒的一族,这种诅咒是“爱而不得”,身为家主的右代宫金藏对原配的妻子没有丝毫爱意,也正因此对原配所生的四个孩子也几乎没有尽到什么父亲的责任,这种关爱的缺失对兄妹四人的伤害很深,而这种伤害又不同程度的造成了各自的人生以及感情悲剧。这份悲剧贯穿三代,累积了半个世纪,最终在故事发生的三天集中爆发。
感情悲剧不在于“不爱”更是在于“不会爱”“不敢爱”,因为没有被爱过所以不知道如何对别人付出真心,因为小时候遭到的冷暴力而害怕感情再被辜负所以或是封闭,或是戏谑。
人生悲剧不是世俗上的痛苦和失败,而是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不敢确定自己是不是具有活下去的资格。
如果能再“高尚”一些或是再彻底“堕落”一些,右代宫一族的人生都会好受很多,但可悲的是这些人都既无法放开又不能握紧,只能痛苦的悬在半空中,在命运的打击随波逐流,沦为魔女们的玩物,这某种层面上又何不是芸芸众生的群像呢?。
2真实与幻想的战争
如果有了解过龙骑士的寒蝉鸣泣之时,便会理解龙骑士是一个很喜欢在推理故事中运用魔法元素的作者。
海猫的八个篇章是以“推理”和“魔法”的矛盾作为一条主线,简单来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事实”而推理派需要用科学的理论解释剧情的“现象”,如果没有办法做出合理的推理,便算“魔女”们的胜利—因为这样等于承认了魔法的存在。
当然,基本上作者肯定要给每一个故事准备一个可以解答出的推理答案(至少龙骑士是这么说的),整个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也是作者和读者们的一次“角力”,在疯狂的黄金魔女的攻势下,你能不能不断的保持理性思考给出自己的推理而不是简单的相信“不可能犯罪”是魔法所为呢?
同时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工具”“规则”,比如虽然叙述中可以利用文字游戏和叙述技巧进行诈骗,但魔女方拥有红字特权(既用红字所宣告的事情必定为事实不需要怀疑,汝真无能!)这一点不仅减少了大量无意义的推断,也让魔女和侦探们的交战更加剧烈,侦探们可以从事实方面围逼魔女,而魔女同样可以用事实绞杀侦探们洋洋自得的推论。
对应的还有第五章开始出现的侦探特权蓝字,(既侦探可以用蓝字建构推论,只要侦探建构出了一个可以不用魔法解释的推论,那么既为侦探胜利(可能部分细节有出入))。
海猫的故事架构也很独特,整个剧情在三个世界中进行,既无限轮回的1985年的六轩岛亲族会议,右代宫缘受所位于的“真实未来”,以及处于“上位世界”的魔女茶会,多个场景的切换,配合着各种叙述技巧的运用,轮番调教着玩家们的理性。
海猫鸣泣之时的“魔法”设定非常的让人惊艳,“不是因为存在魔法而相信,而是因为相信魔法才存在。”
不同于其它的作品中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而出现,海猫中的魔法是一种“解释”,在猫箱没有被打开之前,发生在1985年的六轩岛上的一切都在迷雾之中,没人知道传说中的黄金魔女是否真正降临过,这里真正意义上将魔法和科学放在了相同地位上进行思辨,最大程度的在唯物论的世界观中为奇迹和魔法留下了一片世外桃源。
3鲜明特色的人物塑造和高超的叙述技巧
海猫鸣泣之时还诞生了一大批仅在海猫中存在的人物。
之所以说只能在海猫中存在是由于两个原因,一面是在于其人物实在过于立体,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脸谱化的复制。
之前写白色相簿2的文章时说过,gal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在于平行世界设定,因为其可以表现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来解决“if”的问题,从而对人物进行更立体深刻的塑造。
海猫共有八个轮回,三个世界,可谓是将这一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你可以看到一个懦弱自私的妇人也会因为护犊情深而转变的刚强,本性善良的少年也会因为感情上的偏执而残杀血亲。这某方面可能也是海猫另一个被埋没的原因,过度立体的角色很难让人产生代入感,这就极大程度抹消了角色厨存在的可能,而过度强调人性的复杂很可能得到归一的同塑性,间接抹杀了人物的个性
另一方面在于,海猫中也确实存在很多不论在任何轮回都不改初心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往往太具有特色,对电波的依赖很高,比如胶布—古户绘梨花。
“只凭○○在这里存在,古户绘梨花就能做出这种程度的推理。……如何呀,诸位?”
作为作品中的“知性强奸者”,胶布实在是让人既爱又恨,爱的在于她的疯狂—雨夜爬墙贴胶布,不睡觉隔墙偷听一夜等等变态情景,但恨之在于她是不仅一个非常“敬业”的反派,而且非常喜欢用理性对人折磨,每次难得的对她产生了同理心,马上把你按在地上扇巴掌,让人哭笑不得,再加上还添加了一些败犬元素,意外的有些反差萌。
还有男主战人和黄金魔女贝阿朵,这两个不能细说以免剧透。
“不行啊,完全不行啊”—战人口头禅。
还有出色的演出以及叙事能力,前者诸如第六章的胶布和战人贝阿朵对战的名场面,
““17人!””
两人齐声后马上是一声清脆的枪声,紧接着然后就是黑底白色的大字慕,非常震撼。
还有第三章的北风和太阳以及第七章绘梨花名场景“坏人嘴脸”都是一绝。(md,臭魔女还我眼泪。)
4没有爱 就看不见
海猫的男主是右代宫战人,但其线索人物却是战人的妹妹右代宫缘寿。
不断在六轩岛上轮回的“事实”,可以看作为缘受在十几年后的未来找到的一个又一个“右代宫灭门惨案”的真相。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则对海猫的评价“它是在后来数以万计的阿婆《无人生还》这一“暴雪山庄”模式的模仿者中为数不多真正的超越者。”海猫对无人生还的超越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内核。
推理小说诞生之初完全以“手法”和“氛围”为核心,特别是祖师爷级别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最多有一些先锋派会在叙述手法做些文章,手法这一点被鬼才莎婆发扬到了极致,因为她以一己之力极大的提高了读者们的欣赏阈值,导致后世推理作家不得以另辟蹊径,然后在日本推理作家们开始发掘了以“动机”为核心的“社会派”,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东野圭吾。
海猫的先锋之处在于,它不仅在前三者做到了不错的创新—以魔法渲染的诡异氛围,也开创了一批震撼脑髓的密室手法,(比如六连环密室,门缝式窥视杀人等等),在动机上采用了套式动机—事件的结果是一系列动机的有机结合,并且在每一个动机上都做到了同类型的巅峰,叙述手法上的“三体”虽有争议,但只要不是过分的在意逻辑上的瑕疵,我个人认为也还是不错的先锋技法。
而更重要的是,它在“动机”之外,开创出了一种新的方式,那就是直接跳过对“真相”锁定性的判断,反而故意给“真相”一定的波动余地,而把主旨着重放在对“真相”的选择上
比起真正的事实,更重要的是你选择相信的事实。比起被掩盖相信的真相,更重要的是它人希望你所认知的结果。
没有爱 就看不见
缘寿饱受右代宫灭门惨案的折磨,一夜之间失去了几乎全部的亲人,唯一幸存的伯母对自己只有无尽的折磨,还有世间对她一家不断的侮辱,在被追杀的威胁下小缘寿踏上了探求“真相”的旅途。
但了解事实越多,“真相”带给缘寿的只有更深的痛苦,幼时和蔼亲人的背后是各种不堪人知的罪恶,自己的父母的形象也并非那么完美无缺,喜爱的真理亚姐姐的乐观说白了也是一种啊Q式的自欺欺人,唯一没有大错对自己疼爱有加的战人哥哥却早已和自己阴阳两隔。
所有的“真相”在第七章的结尾已经揭示,右代宫一族其乐融融的泡沫终于被刺破,灭门六代宫一族的既是黄金魔女贝阿朵,又是右代宫三代人种下的孽果。
小缘寿最终被魔女们提供的真相逼疯,带着绝望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生者饱受折磨,而逝者亦不得安息。
右代宫一族死法的凄惨之处不仅在于手法上,更在于心灵上,没有什么比血肉残杀更让人感到绝望。
如果在此收笔,那么海猫可能就只是一部有些想法的魔幻现实主义推理小说。
第八章拉高了整个作品的内涵,为了小缘寿的幸福,战人等人竭尽全力在不违背事实基础和利用时间已久小缘寿的记忆已经模糊的条件下,为缘寿创造了一个“真相”。
一个美满幸福的右代宫一族,一个真正存在于1985年六轩岛的黄金乡。
开始的小缘寿拒绝抗拒着接受战人带给她的“真相”,粗暴的将之认作为“欺骗”,不能接受自己饱受折磨得到的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宁愿痛苦也还是想接受魔女们的“真相”,带着绝望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在右代宫一族的努力下,特别是黄金魔女和右代宫战人锲而不舍的奋勇向前,右代宫一族那种含蓄,深厚又略显扭曲的爱,终于跨越了十多年的时空,托起了小缘寿摇摇欲坠的身姿。
右代宫一族是受黄金魔女馈赠的一族,黄金魔女的魔法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没有爱,就看不见。
右代宫一族大多都是血肉之躯塑造的普通人,不是没有丝毫瑕疵的圣人,固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偏执的金藏,不堪重压的长子,轻浮的次子,好胜的长女,无能的次女,懦弱的长孙,胆怯的长孙女,幼稚的真理亚,还有扭曲的贝阿朵。
但正如硬币也有正反两面,大家自己都不是圣人,又何必非要在道德制高点上斥责它人呢?
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贪婪,嫉妒,傲慢,仇恨也是世间组成的一部分,但如果为了逃避而丢下了对爱的向往,那么就算有一天爱来到身边 ,也看不到了。
所以重要的不是事实,真相,重要的是,你选择把哪一个当成事实。
是选择符合心情,给自己的倒霉找一个借口,为自己结束生命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或是劝勉自己即使那群“恶魔”存货下来自己也一样会如此不幸来让断绝自己的念想呢?
还是再次骨起勇气,去接受可能还是会痛苦的未来,也要相信过去右代宫一族是存在“爱”的一族,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魔法,带着“爱”的期盼去追求呢?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没有人会两次踏入同样一条河流,小缘寿困在时空的牢笼中也是时候走出来了,但在那之前要记住曾经的右代宫一族并不是“黑山羊”们口口相传的畸形人们,它们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但最重要的是,它们有着对小缘寿的爱。
黄金乡并不是某个特定的地方,而是如果选择了相信爱,那么世间处处都是黄金乡。
在战人构建的世界中,右代宫一族最终能收获幸福,也是在每一个个体都选择了继续相信“爱”从而突破了无限的概率,创造出了一个不可能存在的时空碎片。
魔法是创造奇迹的力量,而爱是能创造魔法的奇迹。
在结尾,1985年无限循环的时空被打破,魔女的茶会们也与未来世界共存。
右代宫缘寿成为了最后的魔女,继承者代表着右代宫之形的秃鹰,在黄金乡中自由的翱翔,虽仍然孤独,但已经不再迷茫。
留白处一直相爱相杀的战人与魔女也换来了一个属于它们这对苦命鸳鸯的幸福一刻。
这当然谈不上皆大欢喜的美满结局,但却是海猫鸣泣之时的good ending。
黄金乡的大门终于打开,无人再痛苦。但这种美满需要真正领会了海猫的主题才能体会
因为没有爱,就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