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
游戏玩家的必备应用
立即下载
扫码下载小黑盒APP
发现游戏 分享快乐
【原神冒险团】魈和魔偶剑鬼面具相同?不要被骗了

众所周知,夏日版本快要来了,而根据七八定律,我们原神的第七个版本也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海边福利。但是!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内容,今天的我,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只来讨论一下关于原魔的事情。

来讨论一下魈的面具和魔偶剑鬼的面具究竟有没有关系。

原魔可喜可贺地迎来了第一个拥有冰和风的双属性怪物——魔偶剑鬼

而有些朋友们就疑惑了,魔偶剑鬼的面具和强力boss魈的面具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其实,两者是有关系的,都是面具。啊哈哈哈......唉?不好笑吗?魈的面具在游戏里毫无疑问地百分百地是来自璃月的面具。其实,在版本直播的时候,我们的芭芭拉小姐就已经提出,魔偶剑鬼的面具并非是来自璃月或者蒙德的。或许我们第一眼就能认出,这个所谓来自异国的魔偶就是稻妻的产物

【魈-傩面具】


我们先从魈的面具聊一聊,魈的面具官方之前也有单独说明过,是参考了傩(nuó)面具设计的。靖妖傩舞的傩舞在现实中则是一种祈祷的仪式,人们带上面具后以舞蹈的方式来驱除瘟疫和祭祀祷告。

一些傩面具也能从外貌来判断所扮演的角色的性格和特点,像魈的这种口中有獠牙、头上长角、面目凶悍的面具往往都是凶神一类的,它代表了一些勇武、凶悍、威严的神。这样的面具也体现了魈作为护法夜叉为璃月降妖除魔的职位。魈的大招靖妖傩舞也是参考了现实中傩舞驱邪祭神的特点,正如魈为璃月驱邪一样。傩舞的起源很早,以至于早到无法得知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殷墟甲骨文就有关于傩祭的记载,在周代就已经被纳入了国家礼制。毫无疑问,魈的傩面具是以中国文化中的傩文化为参考进行设计的



【魔偶剑鬼-能面具】


然后我们重点看一下魔偶剑鬼的面具,这面具不难猜出它是以日本面具为原型设计的,日本面具也有很多种类型,但是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最有名的便是能面具了。能面具的用处和傩面具有些相似,同样是作为演出或者表演使用的,而利用能面表演的艺术形式就是能乐表演了。能面具有小面、翁面和鬼神面三种,魔偶剑鬼的面具显然不是“一般人”,而是鬼神面的一种。

鬼神面中,有双角和獠牙的凶面不多,例如有生成、般若(bō rě)、真蛇。而这些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面具,它们都代表着因女性的怨恨产生的鬼怪,一般它们的区别仅仅是怨念程度的不同。

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

泥眼→桥姬→生成→般若(中成)→真蛇(本成)


从面具可以看出,这类妖怪从生成阶段开始长出角,但是生成阶段的角比较短小,并不符合魔偶剑鬼面具的外形。那么如果魔偶剑鬼的参考原型是般若和真蛇中的一个的话,会是哪个呢?在真蛇阶段,也是这类鬼怪的最终阶段,这些鬼怪比般若更加可怕。它们从般若进化为真蛇时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没有了耳朵,这种变化意味这“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嗯..大概就是那种病入膏肓的感觉吧。

综上所诉,魔偶剑鬼面具的外型和真蛇面具是最为相似的,因为魔偶剑鬼也没有耳朵。当然,如果美工真把魔偶剑鬼的面具加上了耳朵,看起来确实是有点憨了。但无论如何,魔偶剑鬼和魈的面具两者原型是完全可以区分开的,并不是来自同一个设计灵感。


【傩舞与能乐】


我们回归标题,如果两者之间并非来源于同一个设计灵感,那么他们真的毫无瓜葛吗?傩面和能面分别是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中比较有特色的面具文化,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面具文化。傩面是傩舞和傩戏中使用的面具,意在驱除鬼怪和瘟疫,而能面作为能乐表演的道具,它意在体现一种寂静、优美的艺术形式。

两国相距之近,日积月累必然会存在着文化的交流,例如著名的“兰陵王”面具就出自中国歌舞《兰陵王》,它当时被日本引入并且深受日本人的喜爱。能乐是一种面具歌舞剧,它带着一种贵族文化精神,看似和傩面无关,但“能”的日语读音“noh”,于傩相近,因此两者可能还存在着某些渊源。我们前面提到能面具种类之一的翁面,它有时候会代表可以为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的老者,这与中国一些傩面具形象是极为相似的,两国学者也认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文化中对于面具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有着相似点,无论是雕刻手法还算着色上,这也就导致了有人初次见到会分不清魔偶剑鬼面具和魈面具之间的区别在哪了。

能面具和傩面具并非是对自然一味地模仿,它们在符合审美艺术基础的同时又增加了实际运用的功能,在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同时又增加了实用性,这便是人类的艺术,人类的伟大(试图升华主题 )。

下次如果你见到有人对这两者分不清的时候,欢迎大家分享本文,一起来感受文化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评论区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