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
游戏玩家的必备应用
立即下载
扫码下载小黑盒APP
发现游戏 分享快乐
原神的诺斯替主义

#原神1.6版本直播##黑盒浓度测试#

诺斯替主义是什么?

诺斯替是围绕基督教关键的第一世纪周围而形成的流派各异众多的宗教思潮,认为诺斯不仅是拯救的手段,更是拯救的形式本身。

诺斯替本身是一种很邪性的宗教,以至于当今诸多邪教多多少少都带有一点诺斯替性质。

特征是强烈的二元论:身体与灵,无知与诺斯,堕落与上升,黑暗与光明,残缺与永恒,世界与彼岸,真神与伪神,痛苦与救赎等等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并且带有强烈的虚无主义特征与末世论,反宇宙论(宇宙是至邪与残缺的黑暗王国),强烈的仇犹(旧约中的诸多意象,包括上帝-德谬歌,在此成为了邪恶世界的监狱长),以及强烈的人类论:人因自身的高贵本质而不属于这个世界,人就是神。这或许是第一次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的思辨裂隙,从此这个裂隙再也没有关上过他的大门。

也开启了影响极其深远的一种思辨:否定神学

诺斯替主义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叙利亚-埃及类型(瓦伦廷派,赫尔墨斯派,塞特派,西门派);与伊朗类型(珍珠之歌,摩尼教,曼达派)。区别在于前者认为最初并非二元对立,而是来自于神圣的太一的自我分裂事件,更加注重开端的神学思辨;而后者则更注重缔造神话的宏大,其中巴西里德为世界划分了三百六十五重天,并通过每一重天来讲述原人的神圣堕落事件。

诺斯替与基督的关系是复杂的,通过文献的阅读,笔者通过一句话来加以总结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诺斯替是基督的兄弟(从思潮的承上启下东西交融可以看出),是基督的对手(那些完全与基督教无关的诺斯替流派:比如赫尔墨斯派),是基督的敌人(西门马古),是基督的异端(在基督信仰体系之中,却因为其异端的解读造成了基督教第一次危机的马吉安教派,瓦伦廷教派),更是基督自身始终难以去除的心魔(某些派中肉体与灵的二元分裂倾向,灵知主义运动,索菲亚)

ps:基督流派众多,且有许多复杂的名称定义称呼考究,笔者在此只能泛泛而谈,统称基督,多多包涵。

而当关键性的前三个世纪结束,诺斯替主义作为一种宗教思潮也正式进入了晚期,而随着五世纪的到来,当信徒由外部的超越性转向内部的灵的超越性的时候,一种意想不到的影响出现了:诺斯替主义就此成为了神秘学源头之一。随着精神分析师荣格对他的再挖掘,诺斯替主义又从一种宗教转变为了一种心灵图示。而另一边,约纳斯也借此提出了他最著名的论断:存在主义是现今的诺斯替主义形式,更加绝望的宇宙虚无论---以此来攻击他最著名的老师:海德格尔。

总结来说,诺斯替主义往往包含了一系列经典意象与二元思想:异乡人,诺斯,外衣,普雷罗麻,意志(爱萍娜娅),父之父,珍珠,蛇,德谬歌,诸世界与诸移涌···等等

原神与诺斯替的对应

那么说那么多,突然才发现,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来讲原神的,那么诺斯替与原神的关系在哪里?笔者凭什么认为原神是奠定在诺斯替架构上的而不是牵强附会与过度解读?这便让我们深入其中去寻找证据。

证据1: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于原神的PV:《珍珠之歌》,他也是大月卡的动画cg

玩过原神的都清楚,这个PV讲述了[天上的王国]派遣[第一位王子][地上][珍珠],最终忘记了自己[高贵][使命],从而[堕落]的故事。

原神pv珍珠之歌

相信无数人看完这个pv到现在也是云里雾里的,不知所云。实际上这个故事就来自于诺斯替经典文献《拿戈玛第文集》的《珍珠之歌》的前半段改编版。

美服更是直接,珍珠之歌直接翻译成了诺斯的赞美诗

原神wiki的介绍

从日常经验来说,这个pv讲述了一个童话:高贵的王子被毒蛇迷惑,而最终堕落,其体型很容易让观众们联想到妹妹:荧

原神pv 珍珠之歌

对于日常经验来说,堕落可以等于变坏,于是从开服之前,许多人就形成了妹妹是反派的观点。

但问题来了,这是一个诺斯替的经典中的经典故事,如果我们按照诺斯替语境去解读这个故事,会变成什么样?

拿戈玛第文集-珍珠之歌

拿戈玛第文集-珍珠之歌原文节选

 [天上的王国]派遣[第一位王子]去[地上]采被[蛇]看守的[珍珠],最终忘记了自己[高贵]的[使命],从而[堕落]的故事。

让我们将上面用[]选中的词语进行一个诺斯替语义的解释(此解释由现代诺斯替研究权威约纳斯先生提供):

  • 天上的王国:指超越世界的神圣国度,也就是真神所在的地方
  • 第一位王子:原人,也就是人的原型。
  • 地上:与天国对应,是黑暗王国,也就是宇宙,世界与秩序的守护者黑暗之王德谬歌的财产
  • 珍珠:黑暗中唯一值得珍贵的东西,意指灵(笔者解释:魂与肉在诺斯替里都是黑暗王国局困灵这种神圣质料的黑暗物质,使得最终构造的人-囚笼屈服于黑玛门尼即普遍命运之中)
  • 高贵:王子是不属于这个低级世界的,他是异乡的旅者,注定要回到异乡,无法被低级世界局困的。
  • 使命:将珍珠,也就是灵带回神圣王国 
  • 蛇:圣经里那条蛇的隐喻,在诺斯替语境里,指的是德谬歌-世界的造物主
  • 堕落:原人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沉沦于肉体之中,融入了世界,成为了本地的居民

所以我们最终便发现,这个温柔而浪漫的故事实际上讲了一个完全与日常经验颠倒的故事:王子试图带走的是被卷入痛苦与命运之中的灵本身,在一些诺斯替版本里,拯救之后的下一步行动,就是普雷罗麻将终结这个错误的世界。于是我们就能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屠戮(抛弃肉体与魂,带走灵)与灭世的故事,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小说《亵渎》的结尾,整个世界最终化为了光。

这个相当邪性的故事里面,堕落恰恰是一种救世,一种给予这些无知的沉沦者们可怜的个体性尊严的行动。

于是在诺斯替语境下,这个开头的pv就变的非常可疑起来,这个我们后面再继续分析。

 证据2 神之心

如果你现在是翻译,你要怎么翻译神之心这个名词?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想到的是(heart of god)这个词以及中文,实际上是一种相当无偏向且中立的词汇,我们无法解读出任何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这个神是什么宗教特有的神,这个心也是简简单单的心之一词。

那么关键来了,我们来看看国际服的翻译: GNOSIS

原神wiki-神之心界面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答案是灵知

有道翻译

而我们大说特说的诺斯替,实际上就是诺斯(gonsis)的变体gnosticism,即以诺斯为核心的主义

有道翻译

什么是灵知?为什么不是知识?这就是诺斯替的特殊语境:灵知是一种不属于此世的知识,是一种超验的神秘体验,由异乡神直接在灵性中低语(瓦伦廷派),因为灵与异乡同构,这就是人之所以可以通过神秘体验达到超验知识的本体论保证。为了与一般知识差别开来,我们翻译成灵知,由灵直接获得而来的世界外界的不可言说之父的低语。

这个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神之心错误翻译成灵知,因为灵知本身就是一个在神秘主义中才有意义的词汇,除非是故意这么翻译的。

证据3 神之眼

原神wiki-神之眼

实际上这个词,更多的可以被理解为“启示”“显现”,在诺斯替中这一步充当了获得诺斯的必要步骤,也是神秘体验的开始。灵知不是来自于先验统觉,而是直接的人与外部世界的同构性,只能通过启示获得。

证据4 开发者自己说的,原神的架构奠基于诺斯替

--日本PASH!2021年5月刊中记载

猜测1 魔神与邪灵

ps:猜测的性质就没有证据的合法性强,顶多算一个侧面的映照,在行文中我用小数点进行表示。

众所周知:历史给钟离的代号叫摩拉克斯---璃月学者山高县

摩拉克斯,巴巴托斯,派蒙这些名字来自于神秘学-恶魔术的书籍《所罗门的钥匙》中所记载的七十二位魔神,其中原神中只有七位继承了正神以及称号,其他的魔神都已经消亡或者封印。

而这七位恰好又与诺斯替的诸世界与诸移涌对的上,常见的诺斯替设定中:世界本质地狱囚笼,世界是有7层并且由7位邪灵分别把守,当灵堕落下沉的时候,每一位邪灵都免费的馈赠了一份黑暗物质给予高贵的灵,最终到达地面时,灵已堕落成人。

让我们来看看,希腊化的埃及诺斯替派:赫尔墨斯派的《波依曼德拉》的记载

波依曼德拉-神人进入世界

这个故事与原神的旅途惊人的相似,以至于我们必须与珍珠之歌考虑起来一起审视,对此诸神的目的就变得很可疑,这个放在之后再说。

猜测2 命之座与囚笼与黑玛门尼

诺斯替作为承上启下的角色,很好的继承了希腊的遗产:占星术,诺斯替中的世界的移涌以及细分的概念也来自于占星术。不过占星术的前提是宇宙论:即世界是好的,而诺斯替则是翻转以后的反宇宙论,即世界是坏的,那么占星术中认为星座对人的命运的馈赠与联系,在诺斯替这里也就进一步翻转成了囚笼与黑玛门尼即德谬歌愤怒狂妄中与诸邪灵一起施加的普遍命运本身,那么人从星座中得到的既是命运的祝福,也是命运的诅咒。

从原神剧情中我们能知道,执政官散兵的谜语告诉我们天空是虚假的,并为此召唤了一个蒙德古人的命之座下来,而这段命之座又承载着他一生的记忆,我们在此可以大胆的将命之座构造的虚假天空与黑玛门尼联系起来,命之座或许就是与魂同构的囚笼本身。

其他解读派与诺斯替的关系

前言

笔者翻找了贴吧知乎b站等地方的解读流派,大致拥有强合法性(证据与逻辑)的有三者:文艺复兴派,诺斯替派,以及崩坏世界派

笔者并非死守一派的人,笔者天然的认为一个游戏肯定不仅仅只局限于一种元素,更何况的在于这种元素还是如此的邪性,想要继续写下去,对诺斯替神话以至于神学的改写基本是必然。从温迪和钟离的故事中我们其实可以感觉到强烈的文艺复兴的味道,这边的神被成了喝苹果酒的诗人与捍卫启蒙的吟游诗人,那边的神则将璃月从神与人的契约(古典的天命赋权)带入了璃月与人的契约的时代(社会契约论以及霍布斯)。

而更何况国外解包党已经证实了原神实际上是作为崩坏4而被立的项,蒙德主要角色实际上最早的设定里面,就是崩坏世界观里的人物并一一有自己的身份。

这两派的证据在如何看待《原神》的新主线 「我们终将重逢」? - 知乎中得到证实

笔者在此试图采取一种调和立场

调和开始!

实际上,文艺复兴派和诺斯替以及崩坏派本质并不冲突,文艺复兴本质写的是邪灵/执政/统治者们放弃了自己高高在上的傲慢立场,与肉人们打成一片。文艺复兴发生在的是世界内部的,与后两者强调内外的并不冲突。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文艺复兴的结果,又导致了沉寂千年的诺斯替开始苏醒,表现为了现代虚无主义及虚无主义的弥撒亚拯救尝试上。

所以文艺复兴派无论如何书写,都不影响诺斯替本身的架构。况且原神的叙事架构采用的是赫尔墨斯的《波依曼德拉》,赫尔墨斯中黑暗世界与其说是一种恶的彰显,不如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必要之恶,德谬歌与诸邪灵与太一的关系是暧昧的值得考究的,更是给予了两派一个握手言和的机会。

世界或许是坏的,但更多得是无奈的----把持着神圣分裂之僵局以及必要之恶立场的温和派诺斯替主义者如是说----要钱还是要命,坏或者更糟?

稍作一提的是《波依曼德拉》里面原初之人与德谬歌以及逻格斯可谓三兄弟,原初之人是德谬歌的协助者,也是不小心被卷入的悲剧者。在这个版本的诺斯替里面,德谬歌失去了自身的至邪性,而原初之人与德谬歌的关系更是暧昧不清,给予了读者一个一个调和的空间。

重点在于如何缝和崩坏派和诺斯替派

笔者没玩过崩坏三,只能厚颜无耻的用他人材料如何看待《原神》的新主线 「我们终将重逢」? - 知乎

综合崩坏派我们可以得到大致结论:

  • 原神的世界是一个世界泡
  • 世界的外部是虚数之树与量子之海的二元斗争
  • 以太锚点
  • 原初之人逆转了毁灭---戴因斯雷布
  • 天理=崩坏=律者=未知神明
  • 天空岛:监察者,世界拯救者,原初之人

这个解读实际上和诺斯替也是不冲突的:

  • 虚数之树与量子之海本质也是一种二元对立的神学开端,这里我们来到了摩尼派的例子:光明的无能与黑暗的步步紧逼使得光明催生原人,而原人代表光明应战,最终表面得到成功却被囚禁起来,光明派德谬歌(活灵)去“拯救”最终失败,被迫创世来分离原人自身受到玷污的部分(灵魂),在世界中原人通过信使的协助得到了自己的分离,但却带来了宇宙自身的黑暗与光明的斗争,而这种斗争最终围绕着赋予了肉体的造人进行着最后的斗争。
  • 如果我们不这么执着于珍珠之歌的原始隐喻(毕竟原神的珍珠之歌是改版的),那么当珍珠之歌的第一位王子解读为原初之人/天空岛的时候,那么对应的蛇自然就是残余的污秽,他本该和德谬歌(天理)齐心协力在因斗争而缔造的世界中将属于神圣的归于神圣,让污秽的最终归于污秽。但原初之人最终可悲的遗忘了他高贵的使命(不愿执行灭世过程)而当我们这么解读的时候,就缝合起来了。

那么最终的可能性答案自然就是诺斯替&崩坏派:虚数之树与量子之海作为二元性的对立神学开端,世界本身是斗争的结果,德谬歌负责缔造世界,目的是洗去原人(在这的原人可以不是任何形体与人格)的污秽战损,而原人的污秽也因此成为了被污秽包裹成了灵魂-肉-人。一切的残余的争斗从原人移入到世界,再由世界移入到人身上,当人发展到一定地步(这里涉及到一种过程论:即为什么要在终点完成而不在开端完成?答案自然是你必须要走这么一遭),德谬歌在忠实的诸天使(在许多诺斯替版本里,邪灵对应的是圣经的天使)帮助下,“拯救”了神圣质料,将剩余的黑暗尸骸丢弃回黑暗本身(在摩尼教里面这种净化后的尸骸对黑暗也是有害的),亦即世界崩坏的过程。

而原初之人阻止了本该毁灭的趋势,因此与天理发生冲突,对照珍珠之歌的第一位王子的堕落;而双子则成为了第二位王子,也就是玩家,作为异乡人(外部世界的使者)也被卷入世界之中,而第二位王子的选择到底如何,也就是看剧情走向了。最简单的猜测就是妹妹要向天理复仇,而哥哥则为了这个世界的人(老婆们)与妹妹对立,这个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猜测过。主题的结构张力已经很明显了,就是旅途的终点与旅途的过程本身的对立。

残余问题

在上文中我们把崩坏与二元开端的伊朗诺斯替进行了一个深度缝合,粗步的解决了解读对立的问题。剩下一些残余问题就留给大家讨论吧

  • 1.二元开端诺斯替与一元开端诺斯替基于最初的神学问题,其后续思辨也大相径庭,而我们发现在原神这更多的处于一种混用:珍珠之歌是伊朗-二元开端诺斯替;而赫尔墨斯是叙利亚-埃及型-一元开端诺斯替,这涉及到对德谬歌的根本态度不同,这个笔者没能力解决。
  • 珍珠之歌的故事已经改了版,原作中并没有第二位王子什么事,是第一位王子在信使走丢后通过鹰的帮助下自我觉醒重归王国的故事。而在这里,第二位王子却早早的下了凡。
  •  这里对应不上的有三:1.信使是谁2.本不该出现的第二位王子是谁?3.没出场的鹰又是谁?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评论区
打开小黑盒,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