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的身份是往生堂第七十七代堂主,往生堂的业务就是为人送葬,所以其服装设计中所用到的元素,自然也与这方面脱不开干系系。
胡桃,不,应该说是往生堂的服饰主要使用的颜色是棕黄色或者说是深褐色。
颜色这点通过钟离以及不足挂齿小妹的服饰也能找到共同点
首先,我国古时著名的风水学说巨著《易经》中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的说法。
在我国黄色往往代表着土地,而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是农业大国,人们也一直是以土地为根,土地在中国的地位自然是十分尊崇的。
所以我国旧时讲究入土为安以及落叶归根,一般最后都会葬入土地,这也是一大原因。
除此之外,深色黄与褐两色十分接近黑色,古代丧仪所穿丧服多为白衣,这是白事一词的由来,而近现代通常已无白色丧服,转而以黑衣为主,从事相关工作也一般以黑衣为工作服,故将设计色取近黑是很正常的。
胡桃服饰的样式杂糅了许多事物,所以很难说出一个具体的原型,但其衣物极其修身这点是少不了的。
而将这种衣物放在胡桃身上,便正好可以将少女纤细而不瘦弱的身材凸现的淋漓尽致,曼妙间而不失力度。
同时极短的短裤将一双白皙的长腿暴露在空气中,引人注目。
这一服饰的使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分析了整体的配色与服饰款式使用,接下来让我们聚焦于其服饰上的细节。
若是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胡桃胸前的纹饰和往生堂前告示上的往生牌样式相同。
而纹饰的样子酷似一个小人,我个人的理解是以此代指死去的人,那为什么要将这一纹饰印在胸前呢?可能是为了表明自己往生堂堂主的身份。
其外,胡桃的服饰上也有着许多纹路,使得服饰不会那么单调,自上衣延伸而出的下摆上的鸟纹的翼部,腰间勾勒出植物状的纹路,背后的蝴蝶结,都是设计师为了防止审美疲劳而设计的细节。
除此之外,胡桃身上使用的最为频繁的装饰不过两种:流苏,和红花。
流苏又称穗子,为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绒等扎成、如禾穗状的饰物。
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而唐代妇女流行的头饰步摇也是其中一种。
流苏,随风飘摇荡漾时带有一种飘逸的古韵,这也符合胡桃本身古灵精怪的气质。
胡桃身上的流苏既存在于头部,也存在于上身衣物延伸出的下摆上。
头部的流苏为紫色,腰间的流苏为姜黄色,这两种不同的颜色除了可以缓解单调的颜色带来的视觉疲劳,也并非是随意使用的。
首先,帽檐下紫色的流苏让她本就灵动的气质更添了一丝古灵精怪。
姜黄色与棕黄色相比,更为明亮,使得这一颜色更为明显。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寓意,古时有道是:“道家崇紫色,释门尚姜黄,才子香红佳人绿。”
紫色与姜黄色,也是道门与佛门的结合。
道门暂且不谈,我们先谈佛门。
首先,往生一词,本就是佛教用语,是摆脱过往的恶业业力束缚获得新生之过程,俗称死亡。
这也就是往生堂名字的由来。
至于另外的深意,我们在接下来的讲述中逐渐讲解。
接下来我们再讲到花,胡桃的帽檐,白色的长袜上都有花的出现,而且无一例外,都是红花。
首先是帽檐上的花,这顶传承自历代往生堂堂主的帽子状似道教的混元帽,但却又有所区别。
帽檐上的花共有三朵,皆是胡桃亲手所栽的红梅,除此之外,此处应该还有道教三花聚顶的寓意。
三花聚顶是修道中的术语,即天花,地花,人花,聚于泥丸宫,以示精气神。
除此之外,胡桃左侧的后摆也有彼岸花纹路存在,即《法华经》中的摩诃曼珠沙华,原意为天上之花,亦有引魂之花之意,引人入往生,这也是使用红花作装饰的原因之一。
彼岸花又名赤团,石蒜,虽然石蒜在我国因为颜色原因其实还有吉祥的寓意,但是现在由于彼岸花俗名的广泛传播,使其作为一种与死亡相关的意象存在于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中。
再联想到日服的池子名彼岸花满以及国服的赤团花开,再加上胡桃命之座中的明示,这也进一步佐证我这种猜想。
至于也有很多人认为是霓裳花,因为胡桃的突破材料中有霓裳花,而且确实也有些相似,但这种可能性确实不算大。
在这里,我们再联系到胡桃立绘中出现的另一个要素,同时在pv中也有出现的要素:蝴蝶。
pv中曾提到过,蝴蝶是引路人,胡桃说那是因为她姓胡,蝴蝶也姓蝴,不过她也说过,那位什么事都知道的钟离先生对这件事有着完全不同的学术解释。
钟离的解释是什么其实有待商榷,但我也有着自己截然不同的看法。
蝴蝶的一生是怎么样的,是从虫进而结茧,而再破茧重生。
如果将虫结茧视作往生,那破茧则是更像佛教中的涅槃。
护摩之杖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那些被恶业与灾殃缠上的往者,未能承受深重哀伤的逝者,将在火中化作灰之蛱蝶,自浊世一切不幸与嗟伤中解脱。
这是祭仪进行时的场景。
护摩是什么?护摩,为密教大法。凡求成就,必作护摩。
而将往者化为蝶这一用法,便是将死亡视作往生,被超度后便视作涅槃。
以上都是佛教的解释,而蝴蝶这一意象蕴含的另一层含义,则存在于上面提到过的道教中。
那便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故事:庄周梦蝶,这里就不赘述了。
故事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疑问,到底是蝴蝶梦作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梦作变成了蝴蝶。
谁是真实,谁又是虚幻,不得而知,所以若是从这方面看来,蝶既是虚幻的,也是真实的,蝴蝶的存在,便是真实与虚幻的桥梁。
同时我国古代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死亡后变成蝴蝶的此类传说。
所以活生生的人死亡,而化作灰中蛱蝶,以常人眼光看来,是自真实而入虚幻,而若是以佛教的眼光来看,则是由虚幻入了真实。
胡桃长期以来就是做着守候在阴阳两界交互之处的事,以蝴蝶为引路人,又是无比合适。
想到这,我不免想到了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一句话:“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全都直奔向天堂,我们全都直奔向相反的方向。”
我们生来一无所有,死去亦一无所有,我们一生中追求名利,可我们最终得到了什么呢?
我们看似拥有了一切,看似奔向了天堂,最后才发现,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一切的一切,都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所以我想,为什么璃月这么重视葬礼,仙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重视送仙典仪,也许在往生堂乃至仙人们看来,死亡并不是旅程的终点,恰恰相反,那是新的起点。
所以胡桃才会想要将七七埋葬,因为生死由命,在她看来,强行驻留于世是十分不合适的行为。
她认为七七值得拥有新的生活,但她却是错估七七对于生的渴望,也因此在七七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
最后的最后,希望这个外表古灵精怪,实则内心坚强的少女,能有更好,更好的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