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之前看到有盒友说:通过玩Serria公司的游戏(《凯撒大帝》《法老王》《龙之崛起》等)了解了古今中外的文化,玩《大航海时代》系列导致中学地理一命通关,玩《太阁立志传》了解了日本战国的历史进程,怎么就没个能学东西的国产游戏?
然后,我脑海里不自觉地蹦出了这句诗: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不知道有多少盒友记得这句诗,以及被这句诗引入的那封充满瑰想绮思而又墨韵十足的山水画卷。至少在我的记忆里,这个是继小霸王打字游戏后唯一一个我可以光明正大在大人面前玩的游戏,这就是《大唐诗录》。
国产解谜游戏的诞生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相比起过去能够呈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画面,因此让解谜游戏这个如今式微的类型一度登上了巅峰,如《神秘岛》,《无声狂啸》,《猴岛小英雄》,《国王密使》…尽管很多盒友可能都没有听过这些名字,但是相信我,它们在当年都是名噪一时的大作,发售时的热度不亚于即将解禁的《生化危机:村庄》。
诚然,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的我们很难理解这些老游戏的魅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但凡接触过解谜游戏的玩家(我接触得比较多得是bigfish系列和antifex mundi系列,掌机是雷顿教授系列),都明白解谜游戏往往由于其独特的游戏形式,让玩家在游戏中更有代入感和沉浸感。
毕竟,剧情是解谜游戏的强项。
当世界各地解谜游戏百花齐放的时候,国产解谜游戏又是怎么样的呢?国内玩家在那个网络不那么发达的年代,也没有用爱发电的汉化组制作补丁,面对一堆专业性比较强的国外解谜游戏说是在看天书也不为过。至少在95年之前,国内玩家能玩到的中文解谜游戏值有第三波软件汉化代理的《凯兰迪亚传奇》系列和自己研发的《楚留香传奇之血海飘香》(dos游戏)。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96年,南京英业达旗下的Runner小组制作了一款特殊的游戏——《大唐诗录》,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在当时的年代制作这样一款真正寓教于乐的游戏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大唐诗录》是当时国产游戏界的一股清流,哪怕放到现在,也没有哪款游戏能够像它一样蕴含深厚的古韵。
别具一格的《大唐诗录》
尽管96年已经淘汰磁碟,进入cd-rom的时代了,但是受限于计算机整体机能的限制,《大唐诗录》同样采用的是256色的画面,但是和同时代其他的“妖艳贱货”不同的是,它采用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画风,效果哪怕现在看来也十分赞。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唐诗录》突破了国产游戏过去对美日美术风格的模仿和借鉴,走出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文化的路。
《大唐诗录》,顾名思义,整个游戏内容的架构始终围绕着唐诗。进入游戏后的开篇就无处不在展示中国的文化底蕴:在一副展开的卷轴缓缓显现出草书写就的标题,游戏开始选项的界面是古风十足的扇面加来自敦煌的飞天像,选项分为三个部分:诗文鉴赏,见龙在田和角落的印章构成,其中诗文鉴赏部分可以通过作者、诗文名、创作年代,佳句,格律等关键字来检索;当你查到具体的诗歌后又可从诗画欣赏、白话注释、吟诵、评析、作者简介等七方面看详细介绍。
见龙在田语出《周易》,点击后是开始游戏,至于为什么是见龙在田代表开始游戏,私以为是在暗示主角身世的不凡,特别是当玩家通关之后再看这四个字,想必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理解吧。至于角落的印章,则是离开游戏的选项,这个细节是我十分喜欢的。
《大唐诗录》的玩法通用也别具一格,是点击式解谜游戏,但是又不是常见的点击解谜游戏。和G5e或BIgfish的含有大量找物品的游戏不同,《大唐诗录》里完美地将中国古代文化融入了游戏里,这些古文化包括但不限于诗词背景,敦煌壁画和五行八卦等,如果让老外玩完这个游戏,感觉能当小半个中国通了。
《大唐诗录》的主线剧情非常有意思,采用的是民间野史一般的故事作为背景:尚在襁褓的皇子被人掳走流落民间,一日听到有人吟诵“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突有所感,于是根据长生殿这个线索踏上了探寻自己身世之路。游戏中还有许多精彩的和任务无关的互动,比如可以让铁中玉吃居民晒在屋外的辣椒,铁中玉吃了后脸会被辣的通红,跳脚咳嗽(其实这里有一个bug,辣椒是明朝传入中国的,理论上来说铁中玉是想吃都没得吃的)。
小姑指的是谁?
另外,不像现在那些量产的一条主线贯穿到底没有分支的解谜游戏,《大唐诗录》拥有多达4个结局,而取决于游戏结局的是玩家在游玩过程中解决的支线任务的数量,解决支线任务后玩家会获得“修为值”,就是屏幕右下角的算盘。当玩家通关后,如果修为值在2000以下主角将成为乞丐;2000-3000是尚书;3000-4000是皇帝;4000以上则是高僧。
游戏中的主线和支线任务构思精巧,绝不是滥竽充数的类型,如果玩家有兴趣,往往能够从典籍中翻阅出对应的典故。举个例子,比如有个剧情提到了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在典籍中是这样记载的:
补上看不到的文字:王之涣看这情况急了,说:“这些唱歌的姑娘可不怎么样,唱的诗可见也没什么高明。”于是他指着姑娘们中一个最美的说:“听她唱,如果不是我的诗,我就一辈子不再和你们比诗了。”过了一会儿,这个姑娘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三人一听,鼓掌大笑。原来这正是王之涣的一首七绝。伶官最初不知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他们就是这些诗的作者,于是纷纷给他们行礼,并且请他们参加宴会。三个人尽欢而散。回事,一问才知道他们就是这些诗的作者,于是纷纷给他们行礼,并且请他们参加宴会。三个人尽欢而散。
很难得的一点是《大唐诗录》将游戏中所涉及到的诗词,都尽可能完美地嵌入到相符合的场景或者相对应得背景中去,在游戏的过程中玩家会陆续邂逅李白/杜甫/王维等,甚至包括“黄四娘家花满蹊”里的黄四娘这种虚拟的人物,还能够亲自踏足神州大地,寻访庐山/黄鹤楼等这些被文人传颂不息的名胜风景。
还有,我认为游戏中最难得的一点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唐诗录》居然全程加入了人工语音,而且不是一板一眼的读书那种,是饱含感情而抑扬顿挫的那种吟诵。语气也非常到位,主角铁中玉的配音演员更是请到了为1987版《红楼梦》中贾宝玉配音的瞿佳,让人印象深刻。
《大唐诗录》里小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谜题包括五子棋、八卦阵、华容道等内容,相当考验玩家的知识储备。触发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基础的比如对话/点击物品等,还有走在山路上看见山间晚枫,主角也会触景生情触发谜题。游戏中的谜题不拘一格,有的时候会让玩家填写空白部分的内容,有的时候会让玩家说出作者是谁,甚至让玩家直接根据画面猜唐诗的名字。
画出反弹琵琶的手势
拼图组成诗句
巧过桥墩谜题
《大唐诗录》的优点非常多,缺点的话,我认为比较严重的是难度有些过高,有些谜题过于硬核,在那个没法上网查攻略的年代,即使作为班上阅读量最多的小学生的我,面对诗词难题尚且能过,但是华容道,下棋那些真的是为难住我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够菜,万能的盒友估计都通关了。
作为一款成功的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游戏,可见制作者在教育性这块是花了心思的。当然,游戏因此在1997年获得台湾第三届“金学奖”,这个奖项由官方教育机构颁发,旨在表彰那些优秀的教育产品。谁能想到一个这么具有教育潜力的游戏,当初却是作为商业游戏开发售卖的?
《大唐诗录》因为各种原因,后来随热门报刊《电脑商情》和《电脑爱好者》等配套光盘附赠,相信很多盒友也是因此而接触到这款游戏的。毕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让当年的玩家去选择游戏购买的话,《xx战记》,《xx争霸》,《xx传说》等这样的名字远比《大唐诗录》要看上去吸引人得多。
其实我倒觉得,如果大家厌倦了打打杀杀,疲惫了射击跑图得时候,试试这款只有唐风古韵,只有诗词相伴的游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码字不易,求盒电求评论~